34岁,财会二本毕业,在广深与武汉之间,

我的故事很长以下是目录

我的背景

我的现状

人生中只有三次能改变一生的重大时刻

做一个能对自己前途负责的人,是大学最重要的事情

财会专业的,刚毕业时一定要从事几年最辛苦的岗位,包括不限于审计

最简单的内审:把货和钱都盯住

会计男放弃一线城市工作去武汉工业区开服装店

别做个安稳的财会人,要在领导关切的地方折腾

吃一堑,再吃一堑

触底,反弹?

做EXCEL培训的IP

最后

你好,早上好!

你,早上照镜子了吗?多久没有好好看看自己了,总是这样匆匆忙忙,慌慌张张。

早餐吃了吗?还是地铁口的那家包子店吗?

进地铁站的时候又忘戴口罩被批评了吧。

上班的电梯还是这么拥挤吗?

昨晚没睡好吧,难怪看起来精神不同好的样子。

时间过得真快啊,国庆刚过完,气温骤降,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现在已经是年10月15日了。

你,多久没有好好歇歇了——不是放假宅在家,也不是去逛熙熙攘攘商场,也不是从你待腻的地方去别人待腻的地方去的那种歇歇。

而是“心”的歇歇。真想自己和自己聊聊天。

很抱歉以这样的风格开始,但是我真想真实地把这一刻所有的思绪也好,记忆也好,总结也好,一字句地铺开。

真的是很久没有这样写文章,大脑仿佛像一台轰鸣不停的机器,此刻放下喧嚣,想和自己,也和有类似经历背景的你,聊聊我的故事,关于职业、创业的以及家庭、人生的。

首先,我想说可能会让您失望了。我的故事没有动人的剧情,没有逆袭没有反转没有绝地反击,也熬不出二两鸡汤。

我的背景

介绍一下我自己,湖北的一个农村出身,87年,34岁,北方一个二本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9年。

这9年里,辞职考过CPA,做过代账公司,干过3、40人的事务所审计,做过3个人的事务所审计,做过上市公司的内审,也做了财务总监。就是没做过会计。

这9年里,也开过服装店,做过外贸档口,做过电商,甚至也摆过地摊。

这9年里,和高中同学恋爱4年,年结了婚,年有了一个女儿,现在4岁。

我的现状

目前在任职财务总监,任职时间不到两年,地标中部中心城市武汉。

有房,家里付的首付,按揭每月约,有个代步国产车,按揭每月钱。

有个中班4岁的女儿。生活教育开支最低平均每月。

另外,还有一个不到10万的负债。

人生中只有三次能改变一生重大的时刻

年是一个太特殊的年份了。特别是作为一个中国人。

年,汶川大地震。

年,北京奥运会。

我是年参加高考的。因为分数线超过二本院线不多,本省的这批次不好选,再加上也没怎么出过远门,想着报远一点,就报了北方的一个院校。

那时候选报专业,每个人都放一本参考书,里面有所有批次院校和专业的简介,当时选财会专业有个原因,一个是分数,二个是想着财务管理和钱比较近,三是会计在企业是刚需就业范围广。

并不是觉得会计专业不好,只是想象一下,如果当时报考了当时喜欢的其他专业,比如计算机,是不是又是另外一个平行宇宙。

所以,人生很奇怪,一生中重大的选择时刻只有那么几个,这是这几个不同的选择,可能人生的事业甚至家庭人生都是通往完全不同的岔口。

但是,当时当刻,出身、环境、认知以及某些随机的因素决定了你选择。特别是对于没有家业继承的普通出身的人。

做一个能对自己前途负责的人,是大学最重要的事情

年9月份。

因为没买到票,我的父母买的站票从湖北到学校,时长进20多个小时的慢车。

报好名,收拾宿舍床铺,我们在大学附近一个小家小餐馆点了几个菜,然后当天又买到广东的站票,时长是30多个小时。

想想挺对不住父母的。读完大学,这么多年也没有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没给他们挣面子,也很少给他们买点东西,甚至打电话都不多。

刚进大学的时候,其实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当地北方同学偏多,当时普通话说得都不算顺畅,自我介绍都磕磕巴巴。

我一个寝室4个人,和对面同专业的一个寝室8个人中的4个人,因为寝室挨着,也主要因为一个北方爱张罗的同学的原因,走的比较近。

有一种人,用流行的词叫,社交牛逼症,说的可能就是我的这种同学,此人家庭经济状况不错,出手大方,但是内心精明,什么人能撩,但是内心也有分寸感,虽然学习很差看起来不学无术,其实也有上进心,很知道自己要什么。、

可能是出于互补吧,对于我这种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挺喜欢和这种人待一起的。

到了大学后知道,其实人与人之前差异挺大的。有的时候比人和狗的差距都大。

人的性格特质是很难被改变的,真的,曾经我一度挺想成为这种能和别人很快打成一片气场很强的人,我想很多不善社交的人或许都有此挣扎。

一个怯懦的孩子,随着岁月的成长慢慢变得成熟,当变得不太在乎自己是不是被欢迎的时候,或许就已经放弃这这种对自我性格的批判了吧。

四年的时间,实在是太快,一句话就了结了:同学关系还不错,平时就吃吃喝喝,谈了不咸不淡异地恋爱,中间分手(现在的老婆);考了个没用的证券从业(5门),过CPA的一门经济法;上课也听讲,也睡觉,一半一半,也去图书馆,基本没咋学习,偶尔看看闲书,挂过科,也常在期末考前一晚,背考试重点。

不知道好大学风气是不是好点,我的大学考试监管并不严格,过了自由散漫无压力的4年生涯。

每个人的当下的果都是,前身的业(家庭)和自己造的业所形成的。

现在想想,大学学习应该更多一点,应该把CPA都考完,这样才对得起现在的自己。

不过,当时的自己只想对得起当时的自己。

凡人畏果,圣人畏因。别总是难为以前和将来的自己,要努力就现在,放下包袱,精进自己。

我现在对EXCEL比较擅长,在财会的职业上,因为EXCEL获得更多的机会,可能也是因为大学里对EXCEL感兴趣的因。

财会专业的,刚毕业时一定要从事几年最辛苦的岗位,包括不限于审计

当时进的广州一家事务所,内所,前20名左右的样子。

基本薪资左右吧,自带电脑。待遇方便当时其实是被坑了,也不能怪别人,自己太轻视了,谈的时候表现得挺想进的。好在,那时候一个人吃饭全家不饿。

当时,在广州的一处城中村,租了一家一楼巷子里的房子,月租应该左右。常年阴暗潮湿,晚上睡觉时,成群老鼠吱哇乱叫的声音清晰可辩。

刚刚做审计的时候挺菜的,会计各个科目之间的借贷游戏规则理解不深,最简单的固定资产盘点都不会,甚至不知道进销存台账应该是什么样,那时候正是旺季,大多数审计项目经理,不太会教新人,基本让自己弄,当新人不会的时候,审计经理宁愿自己去搞,也不愿意去带一个新人。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事务所人员流动大,审计助理也不是固定的,而且带一个新人其实时间成本挺高的。

好在,那时候学习欲望挺强的,不懂得看书,百度,问人。

现在还记得那时候用的一部三星手机下载了叫《审计一家言》的电子书,每天在公交车上看。

也经常找网上的一些审计底稿看,然后对照着很多大所出的审计底稿编制参考书。

就这样,忙碌充实。慢慢建立起了一些框架,懂得了审计的各个科目的流程。

从基本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存货、资金的科目盘点编制底稿、复制凭证、制作询证函开始,也经历过不少类型的项目,很快的时间就的得到了认可。

而且因为EXCEL技能不错,甚至超过了一些审计项目经理,所以不少审计经理愿意带着我。

就这样,在广东的各大酒店、广州珠江中心的CBD办公室、及广州的城中村三者之前日复一日。

现在总结下,那时还是打下了一些底子,也见识到了一些世面,虽然没直接操盘个一个项目。但是因为没实际做过会计,也不了解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也没经历过企业的人事及政治,审计项目又基本时间紧张,大多数走马观花。

财会专业,可以有很多发展方向,审计是一个比较好的职业切入口,大多数人选择也仅仅作为跳板而已。

因为这几点:出差多旺季加班多,平均年龄低,岁数超过30.岁都算大了;还有,如果几年都没考下来CPA,没签字权也没有很多的发展。

考CPA也要趁早,而且越快越好,5门3年最低要求,时间长了耗不住。

就这样,在事务所干一年的时间,后来因为和女朋友复合了,我提出来的。去了对方的城市。一个浙江的三线:嘉兴。

后来在嘉兴找了一家事务所,干了一段时间,见不得所长人品低劣,所以很快就辞了,没想到,嘉兴人才市场如此凋零,网站上审计人员需求屈指可数。

考虑再三,还是打道回了深圳,后来女友也随我一起来了深圳。

最简单的内审:把货和钱都盯住

来深圳后,不久就找到了一家做厨房电器的公司,很多人应该用过这个牌子。

应聘的是内部控制专员。当时应聘我的是一个挺年轻的财务总监,聊得几个小时,当天下午通知第二天入职。

这份工作内容特别简单,因为这个公司财务架构是以广深公司为结算中心,所以主要内容就是负责监管广东省除了广深以外其他的市、县分公司或办事处的存货、现金,防止资金收入挪用,审核费用支出。

当时,门店在广东铺得挺满,所以大多数时间都在广东各个市之间穿插。当时我哪个部门刚成立有一个女主管,做事风风火火,挺豁得开,业务能力一般,她主要负责深圳区域,所以其实没人管我。

当时,有几个区域经理,因为串货,私自调货,挪用收入,被查出来被撸的,一度和公司激烈对抗,好在有总部支持,而且证据被我坐实,所以我的成绩还是被高层领导认可的。

有一段时间,我女友没有工作,我连带工作和旅游去玩了好一些城市,去了澳门赌场,吃梅州盐焗鸡和客家美食,江门有家炒牛河也挺好吃的,珠海的牛杂也挺不错。

这份工作,还有一个内容就是规范分公司资金管理流程、存货管理调拨流程,以及对办事出纳财务进行CRM系统和EXCEL能力的培训。

这份工作虽然接触面不广,但是使我对流程描述优化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财务数据都是基于业务流程,流程不规范,财务必然不规范。所以从事财务,一定要趴在业务上,有业务的全局观。

就这样做了6、7个月的样子,这一年过年。我决定放弃深圳,回到武汉去开服装店。

会计男放弃一线城市工作去武汉工业区开服装店

当时,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有几点:

一是长期来看回到武汉买房是最现实的情况。我想这是我们这一代在一线混迹的大学生最现实的考量。

二是当时有个亲戚在武汉这边工业开店,听说生意不错,而且有个抢手的门面。

第三,这也是一个情绪化的决策,当时女友很长时间没工作,因为我来深圳后,她也不习惯,而且眼见着结婚的年龄,彼此都两手空空,她的这种情绪状态对我是一种刺激,当然本身我有投机的心理,想着只要能赚钱管干什么。

就这样,在武汉一个很接地气的工业区,我开了一家服装店。

我一个人,一个有轻度社恐、不善攀谈的人。开启了这一段魔幻现实的历程。

一个人把毛坯装修成店面,买材料,跑汉正街,摸服装市场,租房。

武汉安顿好后,女友才过来的,生活条件其实很差,实在没有像样的房子可租,租了6楼的一个铁皮房,合租,租客都是建筑工,老鼠到处乱窜,为了防止老鼠跑到床上,只能安装一个蚊帐。

而且刚开始是在店铺外面搭个锅煮饭,时常有大妈站在挥舞着锅铲的我旁边,看看我今天炒的什么菜。

刚开业那一天,找了个朋友来帮忙,那天人不少,收了块,第一次开店,慌里慌张,没想到人心险恶,收了元假币,即使如此,想到如果以后每天能收到几千块钱,也觉得未来可期。

事实上,后来能做到日流水几千块的天数,屈指可数,除了节假日以及附近工厂开工资的日子,平时的收款并不怎么样。

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刚开始对服装市场都没摸清楚,进的衣服价格偏高。二是,对这个厂区人穿衣风格不太了解。三是,我们都没干过销售,也不长于与这种工厂的下沉人群打交道,多少有些放不开。

还有,前后投入10几万,都是家里出的钱,但是因为衣服不周转,慢慢的上新也慢了。货没铺开。

就这样,每天守在店里,几天进一次货,偶尔生意好一点,然后又趋于平淡,中间做了一次经营调整,从男女装都卖改成只卖女装,以跑量为主,但是没有根本扭转。

时间长了,前景无望,我和女友压力也很大,也经常吵架,当时想着,一个大学生跟着我受这种罪,通常会让着一点。

在服装店还是低谷的这一年,我们订婚了。

第二年,我决定不能死守在这,而且听闻工业区有拆迁的可能。

好在脱身较快,因为当时位置和人流还不错,转手费到手,基本没亏太多。

这一年时间,脱离了我本财会专业,这一年,挣了一堆货,现在还有一些堆在老家吃灰。

用转手服装店的钱,加上父母再要点,自己借一点,在年元旦的时候买了房子。

16年后武汉的房价开始了一轮上涨。这个算是,老天对我开服装店这个彻底失败的决策送的一个安慰奖。

这一经历中我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人不可投机,还有做决策要根据现有资源规划,不可盲目自信,最重要的是,坚持一个方向,积累,复利,而不是度的去换一个方向。

别做个安稳的财会人,要在领导关切的地方折腾

关了服装店后,我找到一份内审的工作,想着从内审慢慢转财务管理层岗位。

这一家公司内审并不规范,我来了以后才开始建立一套勾稽清楚审计底稿模板,建立了一些审计的标准程序。

这家公司有7、8家子公司,审计部有4个人,每家公司两次审计。

其实这家公司审计有很大局限性,形式大于实质。审计往往只是帮财务擦屁股,和业务的交叉并不太深。

审计处于决策圈层太外面,是没有话语权的。

所以在,两次审计期间歇,我申请了一次去最大的外地子公司梳理存货和信用流程的机会。

当时,这家子公司的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存货规模很大,采取的铺货模式。每次存货盘点都不准,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界定也没有确定的收据,铺货流程合同是否齐全也拿不准。

我去分公司后,先和负责人谈了谈,首先了解到领导层的核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9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