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看黔江系列报道石桥村借自然人文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黔江区沙坝镇石桥村的这方水土正适合这样的康养理念。近年来,伴着山水相融的自然优势和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石桥村以山水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以康养为载体,走出了一条文旅康养融合之路。

石桥村掠影

近日,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一村一品”大型系列报道采访组来到石桥村,探寻了这个古老的传统村落如何摇身一变成了集生态、艺术为一体的康养休闲乡村示范农业园背后的故事。

非遗文化成亮点

  石桥村位于沙坝镇西北部,由原石桥、石寨、大堡三个村合并而成,境内奇山异石无处不在,其典型的自然生态石景一度被世人所称道。这里植被丰富、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周围几乎没有现代建筑。世代久居深山的村民们,建造起与山水相融、魅力独特的山寨院落。

  “八方盐客来扯伙,沿途唱的是什么。高石坎儿路过,一肩挑上头道坡。上到头来歇气坐,凉风吹来好快活。慢慢逛嘛哟依哟……”刚刚进山,铿锵有力的盐客调便远远传进了采访组的耳朵里。

盐客调表演

  随行的沙坝镇党委宣统委员贺恩军告诉记者:“盐客调是旧时盐工劳作时的一种喊歌形式,曾经在万庆峡谷古盐道应运而生。盐客调是老挑夫们随口唱出的歌调,一般由老背夫领唱,其他背夫跟随附和,以化解路途的苦闷。如今的盐客调作为一种非遗文化传承,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作观赏性节目,又一次在大山里‘响’起来了。”

  初夏时节,跟随着回荡在山谷间的盐客调一路前行,别有一番风味。“盐客调有多年历史了,如今交通发达了,大山里头看不到挑盐的,但是我们当地的盐客调是一种非物质文化,我们要把它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它为我们当地的乡村旅游添砖加瓦。”盐客调非遗传承人黎清碧告诉记者。

村庄焕发新活力

  蜿蜒数十里的山路尽头便是当地的石寨子民宿康养村,这里就好似清幽静谧的世外桃源。半坡上几幢新修的民宿格外引人入目,身穿土家族服饰的姑娘们正在寨门前唱山歌,迎接远方到来的客人。在阵阵山歌声中,一行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好客和浓郁的民俗文化风情。

康养示范村一角

  据了解,除了盐客调以外,当地还科学利用放牛娃山歌、威风锣鼓等本土特色民族风情,在为乡村旅游助力的同时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以文化为魂,以当地山水为底色,助力乡村振兴。

  站在民宿的阳台放眼望去,半坡上层层叠叠的梯田里到处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数十条新硬化的山间小径串起了农田、草场和建设中的养牛场。

  “今天特意带孩子来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听朋友说这里有盐客调表演,就过来了。”从重庆主城区来的游客张先生说:“在石寨子民宿康养村,不仅可以吃农家菜、看农家景、住农家屋,还可以干农家活,让孩子体验一番我们小时候的生活,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民宿远景

  据了解,当地的民宿大多是用村民原来的老房子改造的,通过对老房子的外墙、屋顶、院坝环境等进行改造,创意性地打造民宿康养村。

  记者看到,新修的民宿客房内环境干净整洁,走廊上一排排复古的电灯、阳台上摇晃的藤椅,优雅中有着现代感。

以点带面促发展

  石桥村党总支书记庞伟表示,他们将集中力量对原有的一些资源进行保护、合理利用,最终实现一个终极目标,就是让石桥村山更美、水更秀、民更富,整个院落更漂亮。通过这些以点带面的发展,助推石桥村振兴。

  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回归自然,还能享受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远离喧嚣的宁静。“稻田种植、牛草种植等都可以让游客能够进入我们的农耕园,他们可以进行体验式的采摘,也可以耕种农作物。”相关方面的人员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用3到4年的时间,把这个村子剩余的5栋民房进行改建和环境整治。然后把中草药基地建立起来,把养牛场建好,让这个农耕园种养循环康养一体,形成一个有生命的链态。

土家姑娘们向客人挥手致意

  在石桥村,石寨子肉牛养殖观光基地、石寨子农业生态艺术园、石寨子民宿康养村三者是一个自然生态有机生物链体,紧密结合,相互依赖,大大提高了康养的活动空间和质量体系,它将以最新特色面貌出现在不断更新发展的康养市场。

  据了解,目前石桥民宿康养村的建设已经直接带动村周边20户返乡青年、大学生和成功人士积极加入,间接带动80户左右农民从事旅游产品和农副产品相关配套行业。

作者:田丹黄英田鹏

来源:武陵都市报

总编:汪彬

主编:龚节佑

编辑:李万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1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