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盐水堪比一次小手术,别再过度依赖它
医院宣传科上海交通大医院
“降低输液率”专辑二
输液是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的重要手段,具有药效迅速、适于急救等特点,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治疗手段。然而过度输液的现象目前却是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输液行业消费情况年均增长率为7.5%,人均8.25瓶,远远领先于国际平均水平。
事实上,输液是直接将药物输入静脉而进入人体血液,短时间内即可分布全身,其所面临的风险远远比口服、肌注等其他给药方式来的大得多,堪比一次“小手术”,且绝非危言耸听。
早在《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就显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属于静脉注射案列的占到73.4%,几乎为3/4,而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
01
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口服、肌注和静脉输液,有哪些区别呢?
口服用药方便,要求制剂简单,病人痛苦较少,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大部分药物起效较慢,不适用于危重病人。另外,口服后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还可以通过洗胃等措施来阻止药物的吸收。
肌肉注射吸收好,但除了局部疼痛以外,还可能会导致臀部结块,出现“青蛙腿”等现象,因此现在肌注用药的方式几乎退居“二线”。
静脉输液,由于输入的药物无需任何屏障就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因此输液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起效快,静脉给药可经血液循环迅速到达全身,在抢救病人时,可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但是静脉给药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及并发症;同时由于是侵入性操作,还能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无法及时清除已经进入血管体内药物。
02
输液不不亚于一次小手术,到底会引起什么样的风险?
输液可能发生渗漏性损伤,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如某些肿瘤化疗药、静脉补钾和补铁类的制剂)。
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是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可能导致高热、寒战、红疹、瘙痒、肿胀等反应,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休克(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死亡。
输液导致的感染可能让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进入人体引发炎性反应,病原体还可能随血液循环直接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威胁生命。
长时间输液可引起局部静脉炎,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甚至伴有机体的畏寒、发热等。
心功能较差的患者,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心脏的负担骤然加重有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
03
一旦输液,如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规避“小手术”的风险呢?
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如可乐必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因为会影响小儿的关节软骨发育,18岁以下的儿童应禁用。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更应该考虑酌减注射药物的剂量。
静脉输液溶媒的选择至关重要。注意液体的pH值,避免发生与药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盐析、沉淀等反应进而影响输液质量。例如,大部分抗菌药物和呈酸性的药物以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稳定性较好。
输液速度与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一定要因人而异。严重脱水患者如心肺功能良好则可以快速滴注(10ml/min);颅脑、心、肺等疾病的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应慢速滴注(2~4ml/min以下),治疗时仍需以实际情况随时调节速度。需要严密观测滴速的药物有:肠外营养液、血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可引起毒性反应的药物、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的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药物。
早在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中就强调:“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正确认识静脉输液,促进合理、安全用药,善莫大焉。着力减少输液率,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工作做起!
原标题:《吊盐水堪比一次“小手术”,别再过度依赖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