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有价钧瓷无价,华丽而雅致的均窑,带你

各位读者,你们好!小编专注于国家珍宝系列文化分享。我们本章节是教大家认识“瓷”,瓷器精美,具有收藏价值,一件国宝级的瓷器动辄价值上亿,它们代表着我国的文化底蕴,物有价而其精神无价!

部分内容参考至范冬青女士所著《说瓷》,范冬青女士是古陶瓷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之一。

随着喜爱收藏古董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界也免不了鱼龙混杂。一份可信度较高的权威读物,透露个中玄机,其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本文我们将介绍宋代五大名窑——钧窑

前面几章我们已经讲完了定窑、汝窑,这篇章节将带领大家认识均窑。先放几张图认识下钧窑瓷器

钧窑窑变釉花盆,万元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也是宋、金、元时期八大窑系之一。

钧窑属于北方的著名窑场。北宋时,为宫廷烧制花器和陈设瓷;金元时,开始烧制民用器。根据窑址调查,北方地区以河南禹县、汝州为中心,整个广大的河南地区和河北、山西、内蒙古地区都发现有烧钧瓷的窑址,形成了北方一支钧瓷的窑系。

对于古代瓷窑的研究,要综合四个方面的材料。

1.传世品。

在两岸故宫博物院都有钧窑的传世品。

2历代文献、文字记载。

宋、金、元时期,没有文献记载。明代的文献上讲到钧窑在禹州(金改钧州)。明代天顺五年(年)《大明一统志》记载:“瓷器、铁,俱钧州出。”明中期《明会典》记载:“岁造内府供用库,每年该用瓷坛一千五百个……河南彰德府,每年造瓶、坛、缸共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三件......俱送光禄寺供用。”这两部文献仅记载钧州(禹州)出产瓷器,并未提到现在我们所说的“钧窑”。明万历十九年,高濂撰写《遵生八笺》之“论诸品窑器”曰:钩州窑有朱砂红、葱翠青、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者色纯无少变露者为上品。”但以上文献都没有提及钧窑到底出自哪个时代,真正提及钧瓷出自哪个朝代的是清代初年的文献,提及钧窑是北宋时期烧制的。

3.排比出土物,即墓葬、遗址、沉船、窖藏等。

有些纪年的出土物到13世纪,也就是年之后,进入金代,是民钧(没有官钧出土)。目前,最早出土且有纪年的墓葬是山西大同,冯道真道士的墓葬,里面出现了一组钧窑瓷器,墓志铭写到出生年月及葬于至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年,这表明进入元代。历史上公元年金被元灭,所以年北方进入元代,南方还是宋末时期。

4.窑址发掘的资料。

在今河南禹州市,进行过窑址发掘。禹州市在北宋时期称为阳翟,何时叫钩州呢?那是金代伪齐刘豫统治时期,在阳翟县设川军。金大定二十年(年),改军为州,称颖顺州。阳翟县仍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明神宗万历三年(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撒销禹县设立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这个地理沿革告诉我们,钧瓷的出现应在金代以后。

今天在禹州市钧台,那里有一个地名叫八卦洞,靠近古钩台的地方。年至年期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年,发表了一份发掘报告。大家认为,由于八卦洞靠近钧台,因此也叫钧台窑。那里挖据出来的标本和瓷片被称作钧瓷的官窑产品,那时就把钧台窑视作官钧的窑址了。直到年在禹州市西面神星镇刘家门,北大考古系和当地文物工作者进行了民用钧瓷窑址的发掘

刚才讲的四个方面是研究古陶瓷的必要条件。而钧窑有点问题,是五大名窑中的奇葩。钧窑既烧青釉,比如天蓝釉、天青釉和豆绿釉、月白釉,都是属于青釉的范畴。同时钧窑又能创烧铜红釉产生窑变的品种。钧窑之所以可以进入五大名窑,是因为铜红釉的烧成,使钧窑可以享誉瓷史。这个成就突破了当时仅仅以铁作为着色剂的工艺(青釉、黑釉、酱色釉和白釉)。在钧窑之前,烧制瓷器的着色剂仅使用铁,比如青釉含铁量3%以下,黑釉含铁量5%及以上,酱色釉也有含铁量,白釉含铁量小于0.5%,这些都和含铁量有关,只是多少而已,表现出单一的、纯色的色彩。而钧窑创造了铜红釉,用铜来作为着色剂的工艺,开创了绚烂瑰丽的装饰风格,把瓷艺的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表现出热烈的、华丽的高贵的色彩。钧窑能进入五大名窑,即源于此。钧窑红种是通过窑变产生的窑色,其烧制难度是很大的。

下面讲述一下钧窑的窑变。

古代人,对窑变没有统一的定义。概括起来说,打开窑门冷却后,得到的产品在色、彩、形、质上发生了引人注意的变化,这种变化既讲不出原因,又不能重复结果,故均称之为窑变。

历史上有记载,比如瓷器发生形变者,在《文房肆考》古窑器考中说,明代的时候,景德镇烧屏风,变其二,一个为床,一个是船。还有个传说称瓷器因窑烧后发生质变,如《格古要论》上说:“窑变为玉,遂不烧。”以上讲的例子都不是很可信。颜色、种色发生变化很多,根据记载,如《清波杂志》上说:“饶州景德镇,大观间有窑变,色红如朱砂。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

当时的陶工从来没有看见过这种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就从迷信的角度来理解,认为它是“妖”。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所谓“色红如朱砂”,其实就是由于釉中含铜,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还原成铜红而已。

古代窑烧发生窑变的那些著名窑变釉,有玫瑰紫、海棠红、丁香紫、驴肝马肺。景德镇康熙年间的苹果绿和郎容绿,到雍乾年间有窑变花釉,比如火焰红、火焰青、钧红等古代在黑釉上也会出现窑变现象,如有一种叫“三阳开泰”,只要有铜的成分都会出现窑变。

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的变化。只要釉的组成不均匀,不同性质的种出现在同一瓷器上,也会发生不可预测的窑变现象。现在上海硅酸盐所的科学家,把钧窑的釉经过细微的观察研究以后,得出来的结论就是,钧窑的那种天然的釉是一种“分相釉”,是“液液分相釉”。现在的窑工,已经可以通过配方设计和控制烧造的工艺,生产出各种窑变釉了。

钩窑分官窑和民窑两部分。官窑部分现在叫官钧,就像汝窑的官窑部分就叫做汝官一样。官钧是宫廷用的,民钧就是民用的,也就是平常老百姓用的。故宫博物院的《钧瓷雅集》,图录就分民钩和官钧两个部分。那么官钧说到底就是宫廷用瓷,现在收藏在两岸故宫博物院,是传世下来的。它的器型比较单一,很多是花盆,花盆的底下有一个盆托,也是瓷器烧的。还有出戟尊,其实是仿西周时候的青铜礼器,器型也很简单,没有孔,都施满釉,是当陈设放在那里作装饰用的(见下图)。

当时展出的各种花盆,实际是在年和年禹州钧台考古的时候从窑址里面挖掘出来的,标本跟清宫收藏相吻合。宫廷里面收藏的花盆(见下图),上面的釉就是很少见的那种玫瑰紫颜色,即铜红釉。知道它是花盆是因为底下都有孔,种花的时候可以出水。因为是宫廷用的,出水的话,底下还要有一个盆托。盆托形状各异,如果花盆是海棠形的,它底下的盆托也是海棠形的,如果花盆是葵花或者菱花形的,盆托就与此配套。比较浅的、没有孔的就是盆托。还有一种博物馆收藏的,是鼓钉洗,实际上也是一种盆托,因为它没有孔,颜色是铜红釉玫瑰紫的。

我们看花盆里面有一种叫渣斗式花盆,像一个渣斗一样,也有五个孔,也是花盆,它的盆托就是鼓钉洗(见下图)。还有一种仰钟式花盆。这两种花盆底下的托就是鼓钉洗,当时不是很理解,看成文房用品,当作笔洗了。就像汝窑里面有一种水仙盆,亦被认为是猫食盆、狗食盆。

这些器型都属于陈设器。釉色主要是玫瑰紫、海棠红,还有一种叫月白釉。官窑器胎质都比较细腻,制作规整,具有艺术性,釉色都很绚丽。

官窑器的底下还藏有一个秘密,我们下一章再说哦,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6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