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辟谣食盐加碘导致甲状腺癌高发沿海居民

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3.html

民间有句顺口溜,形容碘缺乏病的后果:“一代粗、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可见缺碘的影响有多大。虽然碘在人体的含量极低,但作用却很重要!然而关于补碘,却存在很多误区,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

●误区一:只要食用加碘盐就肯定获得足够的碘

真相:不一定。

加碘食盐中的碘化物在潮湿、高温和酸性环境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转变为分子碘挥发损失。有关实验表明,加碘盐加热20分钟碘含量减半,而加热1小时以上几乎成为无碘盐。

因此,在购买、保存和使用加碘食盐时应该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请购买小包装和印有指定标识的加碘食盐,一次购买的加碘食盐不宜过多,存放时间不宜太长;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最好避光保存;为减少碘损失,菜品出锅时放盐。

●误区二:沿海地区居民不需要吃碘盐

真相:虽然沿海地区生产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当地居民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沿海地区居民膳食中的碘大部分来自于加碘食盐。如果沿海地区居民食用未加碘食盐,发生碘缺乏的风险很大。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福建、上海、浙江、辽宁4省(直辖市)开展的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上海、辽宁、浙江和福建成年人、哺乳妇女和儿童的尿碘中位数均在-μg/L之间,说明这些地区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上是适宜和安全的;

但上海、浙江沿海城市、福建沿海城市和农村妊娠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μg/L、μg/L、μg/L和μg/L,均低于国际组织推荐的标准μg/L,属于轻度碘营养缺乏。

●误区三:经常食用海产品的人不需要食用碘盐补碘

真相:如果每天保证足够的海产品摄入,是能够满足人体碘需要量的,但实际上,每天食足够量海产品的普通群众是非常少的。

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碘量是由食物的碘含量和食用量决定的。比如基围虾含碘量为16.1μg/g,每天要吃超过克才能达到成年人正常需碘量(μg)。而带鱼、濑尿虾、棱子蟹等海产品含碘量则低很多,约为40μg/g,未加碘的海盐则几乎不含碘。

因此,从经济、方便、实用和安全角度考虑,食用碘盐补碘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误区四: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状态后不需继续食用碘盐

真相:需要。

因为碘缺乏危害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造成,而自然环境缺碘现状是难以改变的。我们能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状态是因为食用碘盐的防治措施落到实处而取得的成效。

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如果中断防治措施,碘缺乏危害肯定会卷土重来。

●误区五:长期食用碘盐会导致补碘过量

真相:按照我省一般人群的食盐强化碘量水平、摄盐量等计算,每天从加碘食盐中可摄入碘μg,加上饮水和食物中摄入的碘,每天摄入的碘共约-μg之间,能达到一般人群碘推荐摄入量(μg/d)需求,而这个量又远低于可耐受最高摄入量(μg/d),是安全和可控的。

假如,个人某天或短时间内食用较多的海产品,即使当日/次摄入的碘超过μg,但因不是长期性或经常性的,所以也不用担心会发生碘过量。倡导健康饮食行为,避免食源性碘过量的发生。

碘过量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

①水源性碘过量:由于外环境饮用水碘含量超标(大于μg/L)造成人体长期碘摄入过量(注:广东省尚未发现水源性高碘地区)。

②食源性碘过量:长期大量食用高碘食物(海带、海草类等)所致。

③药物性碘过量:服用或注射高碘药物或制剂所致(如胺碘酮、碘油造影剂等)。

碘过量的危害包括急性碘过量和慢性碘过量引起的危害。由于甲状腺自身具有调节机制,一定时间内的碘摄入过量,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甲状腺功能紊乱。但长期碘摄入过量可导致甲状腺自身调节失衡和功能紊乱,进而导致甲状腺疾病发生。

●误区六:食盐加碘导致甲状腺癌高发

真相: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食盐加碘与甲状腺癌高发的现象有关联。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增加。

针对甲状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国内外学者分析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甲状腺癌发生与电离辐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改变有关;

另一方面,群众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明显上升,特别是高分辨率B超和细针抽吸细胞学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关于补碘的误区,你清楚了吗?

来源|晶报APP综合广东疾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1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