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本科闭卷正考WK20
一、单选题(共20题,20分)
1、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E
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B.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C.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技术科学
D.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答:E.
2、下列关于药典叙述错误的是D
A.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
B.药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
C.药典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D.药典中收载已经上市销售的全部药物和制剂
E.一个国家的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国家药品生产、医疗和科技水平
答:D.
3、乳剂制备中,属于W/O型乳化剂有B
A.阿拉伯胶
B.脂肪酸山梨坦
C.聚山梨酯
D.西黄蓍胶
E.泊洛沙姆
答:B.
4、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混悬剂的助悬剂用C
A.西黄蓍胶
B.海藻酸钠
C.硬脂酸钠
D.羧甲基纤维素
E.硅皂土
答:C.
5、属于片剂中助流剂的是D
A.山梨酸
B.硬脂酸甘油酯
C.乙基纤维素
D.滑石粉
E.聚乙二醇-
答:D.
6、制备维生素C注射液时,以下不属于抗氧化措施的是D.
A.通入二氧化碳
B.加亚硫酸氢钠
C.调节pH为6.0~6.2
D.℃15min灭菌
E.加入EDTA2Na
7、胰岛素注射液,请选择适宜的灭菌法E.
A.干燥灭菌(℃,2h)
B.热压灭菌
C.流通蒸汽灭菌
D.紫外线灭菌
E.过滤除菌
8、关于散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B
A.外用散覆盖面积大,可以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
B.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较其他固体制剂稳定
C.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D.贮存、运输、携带方便
E.既可内服,也可外用,贮存时需防潮
答:B.
9、颗粒剂需检查、散剂不需检查的项目是A
A.溶化性
B.崩解度
C.外观均匀度
D.融变时限
E.粒度
答:A.
10、下列全部为片剂中常用的崩解剂的是A
A.淀粉、L-HPC、CMC-Na
B.HPMC、PVP、L-HPC
C.L-HPC、干淀粉、CMS-Na
D.MCC、甲基纤维素、HPMC
E.L-HPC、PVP、CMS-Na
答:A.
11、可作为肠溶型薄膜衣的材料是D
A.HPMC
B.EC
C.醋酸纤维素丙烯
D.HPMCP
E.酸树脂Ⅳ号
答:D.
12、以下适合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D
A.药物的水溶液
B.吸湿性很强的药物
C.刺激性强的药物
D.有强烈苦味的药物
E.易风化的药物
答:D.
13、PEG为基质的滴丸宜采用的冷凝剂是C
A.水
B.50%乙醇
C.二甲基硅油
D.无水乙醇
E.稀硫酸
答:C.
14、关于软膏剂的正确表述是D
A.二甲基硅油性能优良、无刺激性,可用作眼膏基质
B.软膏剂应有良好的药物吸收能力
C.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吸收与基质性质无关
D.某些软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后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E.软膏剂中药物应充分溶于基质中
答:D.
15、下列关于栓剂的概述的错误叙述是E
A.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B.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
C.栓剂的形状因使用腔道不同而异
D.使用腔道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E.目前常用的栓剂有直肠栓和尿道栓
答:E.
16、下列有关气雾剂通过肺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B
A.药物吸收的速度与其脂溶性成反比
B.药物吸收取决于雾化粒子的大小
C.药物吸收速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D.药物吸收与其在肺部的解离度成正比
E.药物吸收与上述因素均无关
答:B.
17、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溶解度E
A.加入助溶剂
B.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制成盐类
D.加入潜溶剂
E.加入助悬剂
答:E.
18、可用于溶蚀性骨架片的材料为C
A.单棕榈酸甘油脂
B.PEG-
C.甲基纤维素
D.甘油
E.乙基纤维素
答:C.
19、被FDA批准可用于制备缓释微球注射剂的生物降解骨架材料是A
A.PLGA
B.壳聚糖
C.淀粉
D.乙基纤维素
E.HPMC
答:A.
20、不能够避免药物首关效应的给药途径是EE
A.皮下注射给药
B.舌下给药
C.鼻黏膜给药
D.皮吸收给药
E.口服给药
答:E.
-------------------------------
二、判断题(共10题,10分)
1、剂型可以改变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但不会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错
T.对
F.错
答:错
2、许多盐酸类药物在生理盐水中溶解度减小的原因是由于同离子效应。对
T.对
F.错
答:T.
3、Krafft点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也是其使用温度的下限。对
T.对
F.错
答:T.
4、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都要求供试品的包装为市售包装。错
T.对
F.错
答:F.
5、液体石蜡常与其他基质配伍应用以调节油脂性软膏基质的稠度。错
T.对
F.错
答:F.
6、局部作用栓剂采用脂肪性基质更有利于发挥局部药效。对
T.对
F.错
答:T.
7、明胶和阿拉伯胶可以作为两种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用于复合凝聚法制备微囊。对
T.对
F.错
答:T.
8、处方前工作包括通过实验研究或从文献资料中获得所得所需科学情报资料,获得原料药物及其有关性质。对
T.对
F.错
答:T.
9、对于BCS分类Ⅱ类药物,其吸收的限速过程是跨膜作用,因此可通过改善药物的膜渗透性对制剂进行改进。对
T.对
F.错
答:T.
10、提取药材时,粉碎度越大越好。错
T.对
F.错
答:F.
三、填空题(共5题,20分)
1、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包括(_____干热_________)、(____湿热__________)、(_______射线_______)、(___滤过___________)。
答:干热,湿热,射线,滤过
2、片剂的制备工艺包括(___湿法制粒压片___________)、(__结晶压片法____________)、(______干法制粒压片________)、(____粉末直接压片__________)。
答:湿法制粒压片结晶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
3、固体分散体按制备原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低共熔物;固体溶液;共沉淀物;玻璃溶液
4、常见的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磁性靶向制剂栓塞靶向制剂热敏靶向制剂PH敏感的靶向制剂
5、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大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四、名词解释(共5题,10分)
1、药物传递系统
是现代药剂学中新制剂和新剂型研究成果的典型代表,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该系统无论在理论系统、新型制剂和制备工艺的设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主要包括口服缓控释系统、透皮给药系统和靶向给药系统。
2、混悬剂
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混悬剂中药物微粒一般在0.5~10μm之间,小者可为0.1μm,大者可达50μm或更大。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所用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3、胶囊剂
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充填于空心硬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制成的固体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主要供口服用。
4、包合物
是一类有机晶体。其结构中含有两种结构单位,即包合物是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一种是能将其他化合物囚禁在它的结构骨架空穴里的化合物,称为包合剂或主体分子;另一种是被囚禁在包合剂结构的空穴或孔道中的化合物,称为被包合剂或客体分子。
5、脂质体
是由卵磷脂和神经酰胺等制得的脂质体(空心),具有的双分子层结构与皮肤细胞膜结构相同,对皮肤有优良的保湿作用,尤其是包敷了保湿物质如透明质酸、聚葡糖苷等的脂质体是更优秀的保湿性物质。
---------------------
五、简答题(共4题,20分)
1、影响片剂成型的因素包括哪些?
①药物的可压性:药物的塑性较大压缩时易于成形;若弹性较强则压片时易发生裂片和松片等现象。②药物的熔点及结晶形态:药物的熔点较低有利于“固体桥”的形成片剂的硬度大(但熔点过低压片时容易粘冲);立方晶系的结晶压缩时易于成形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压缩后的药片容易裂片树枝状结晶易成形但流动性极差。③黏合剂和润滑剂:一般黏合剂的用量越大颗粒间的结合力越大但应避免硬度过大而造成崩解、溶出的困难;润滑剂在其常用的浓度范围内对片剂的成形影响不大疏水性润滑剂用量增大时会造成片剂硬度降低。④水分:适量的水分在压缩时被挤到颗粒的表面形成薄膜起到一种润滑作用使片剂易于形成;还可使颗粒表面的可溶性成分溶解而后失水发生重结晶形成“固体桥”使片剂的硬度增大。含水量太多则会造成黏冲。⑤压力:一般情况下压力愈大片剂硬度也愈大但当压力超过一定范围后压力对片剂硬度的影响减小。延长加压时间有利于片剂成形并使之硬度增大。
2、注射剂的质量检查一般包括哪些项目?
答热原.有关物质.装量.可见异物.无菌
3、影响药物稳定性的非处方因素有哪些,从剂型和工艺方面思考有哪些方法可实现药物制剂的稳定化?
答氧气的影响生产环境的湿度充入惰性气体包装材料
改进剂型或生产工艺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
4、与口服给药相比,经皮给药系统有哪些优点?
皮给药系统是指通过皮肤给药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目的的一种给药途径。是继口服、注射之后的第三大给药系统[1]。它能绕过肝脏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被破坏,具有减少血药浓度波动、降低毒副反应、用药方便、患者顺应性好等优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