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盐业趣事盐场选用二八佳丽,美女如云,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现在,可以给盐马古道下个定义了。盐,就是食盐;马,也可以是骆驼、毛驴和骡子等;古道,就是古代的道路。盐马古道就是古代用马、骆驼、毛驴和骡子等运输食盐的道路。众所周知的是,食盐有着不同的来源,包括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等,更进一步地说,盐马古道应该是除了主要靠水路运输的海盐之外,人们在陆地之上用马、骆驼、毛驴、和骡子等运输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道路。

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吃容易患甲状腺肥大或增生,就是俗称的大脖子病,很难活下去。甚至一些家禽、家畜在存活的过程中都需要盐。所以,在古代谁掌握了盐就可以发大财,富可敌国,而国家如果掌握了盐,就能把人和经济的命脉抓在手里,稳固政权。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国古代从汉武帝开始设立盐法,实行官盐专卖,禁止私产私营的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

1.历史上的两个大盐商:范蠡和猗顿

有盐,国就富。《汉书》中说:“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齐国管仲也设盐官专煮盐,以渔盐之利而兴国。在实行官盐专卖之前,我国在春秋时期出现过两个有名的大盐商,一个是范蠡,一个是猗顿。

范蠡因为和美女西施的故事家喻户晓,范蠡助越灭吴后,离开越国,隐居在陶(山东定陶县),以经商致富,自称陶朱公。范蠡做的就是盐的生意,“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孙经营繁息,遂至巨万。”猗顿,山西省临猗县人,《史记集解》引《孔丛子》说:他原籍鲁国,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耕则常饥,桑则常寒”,饥寒交迫,艰难地生活着。正当为生计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听说了范蠡靠盐发家致富的事迹,激动加羡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去请教范蠡。

范蠡十分同情猗顿,为猗顿教了一个致富的秘方,让他去养牛,即:“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牸即母牛,泛指雌性牲畜。范蠡根据猗顿当时十分贫寒、没有资本、无法经营其他行业的实际情况,让他先畜养少数牛羊,然后逐渐繁衍壮大,最终达到致富的目的。猗顿按照范蠡的指示,来到西河(今山西西南部地区),在猗氏(今山西临猗境)南部畜牧牛羊。因为这一带当时土壤潮湿、草原广阔,再加上猗顿辛勤经营,畜牧规模日渐扩大,乃至“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猗顿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以牛羊发家致富后,并没有忘记范蠡,还为范蠡修建了陶朱公庙,据说就在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王寮村。很显然的是,当时范蠡并没有将靠盐致富的手段传授给猗顿,但猗顿却在靠牛羊发家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位于猗氏之南的河东池盐。这个地方在春秋时属于郇国,也叫荀国,周文王第十八子姬葡的封国。郇国盛产食盐,《左传·成公六年》载:“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可见周初在此封国是有特殊意义的。

猗顿

最初,猗顿在贩卖牛羊时,顺便用牲畜驮运一些池盐,连同牲畜一起卖掉。后来,他认识到贩运池盐是一条获利更大的致富途径。于是,他在靠畜牧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后,着意开发河东池盐,从事池盐生产和贸易,成为—个手工业者兼商人。清雍正《敕修河东盐法志》卷一说:河东池盐为“池水浇晒之盐,可直(接)食用。不须涑治,自成颗粒。”即将池水浇在地上,风吹日晒后即可成为颗粒状食盐,不需要煮炼。也正因为如此,河东池盐的天然盐资源,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猗顿不断扩大池盐的生产与销售规模,使他成为当时中原著名的大富豪。

2.官盐专卖前后的那些历史趣事

范蠡和猗顿之所以能够靠盐发家,发展到富可敌国,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政策。战国时代,对于山林川泽之利的开发,虽然为官府控制,但官府不直接经营,而是用抽取十分之三的税的办法让“民”去经营。就是说,国家把矿藏资源承包给那些有能力开发的人去经营,从中收税即可。而开矿不是一般的手工业者就能干了的,能干了的一定是有钱有势有社会背景的人,这些人在当时被称为“豪民”。

《盐铁论·禁耕》中说:“非豪民不能通其利。”意思是如果你不是有钱有势有社会背景的人的话,那么,你就很难在盐铁等矿业中获得利润,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这种开发需要大量的投资;二是这种开发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没钱人雇不起也玩不转。范蠡和猗顿就是这样的豪民,范蠡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是春秋时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道家学者,其归隐成商后,社会背景依然不言而喻。猗顿完成牛羊的财富积累才有力量去开发河东池盐,手了有了钱,就可以让当地的贫民成为雇工和生产者,而他本人只需要坐下来收钱并给国家缴税就可以了。

钱多了,人的爱好也就多了,《尸子·治天下篇》说:“智之道,莫如因贤。譬之相马而借伯乐也,相玉而借猗顿也,亦必不过矣。”《淮南子·氾论训》也说:“玉工眩玉之似碧卢(一种美玉)者,唯猗顿不失其情。”猗顿对珠宝有着相当高的鉴赏能力,以致可以与伯乐相马相提并论。由此可以推测,猗顿在经营池盐的同时,可能还兼以贩卖珠宝,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韩非子·解老篇》中说:“夫齐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这说明猗顿之富已超过陶朱公(范蠡),并可与王势并提。

当然,不能因为猗顿有钱后爱好变多,否定他对山西盐业开发的贡献。据说,为了更加有效地经营池盐,猗顿加快贩运速度,还试行改变驴驮车运的落后的运输方式,欲以舟运,开凿了山西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据乾隆《临晋县志》卷六记载,这条运河从河东盐池起,通于五姓湖(山西省最大的淡水湖,又名张扬池,位于中条山北麓,在永济市市区东北方向,距市区最近距离不到2公里),又从五姓湖至蒲坂(今山西永济市)之孟明桥入黄河,长达百里左右。只是因黄河泥沙淤塞渠口,未能使用。

河东盐池

这就是说,由于猗顿的经营,不但形成了以河东盐池为中心的盐马古道,也使这一带出现了运盐的水道——人工运河。“河东”是运城市古称,运城是因“盐运之城”得名城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0个县:盐湖区、永济市、河津市、绛县、夏县、新绛县、稷山县、芮城县、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垣曲县、平陆县。位于山西省南端,与陕西、河南两省隔黄河相望,北与临汾毗连,东与晋城接壤。这种地理的概念,于其周边及周边以远的需要盐的地方,就是历史上以“河东”为中心的盐马古道了,它可能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是个细碎的存在,但却密密麻麻,向四周扩散,让人的生命变得有力而且康健。

汉代实行官盐专卖后,对私产私营食盐加大处罚,《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当时谁敢私自制盐,就施以把左脚趾割掉的刑罚,到了晋代,虽然不再有割掉脚趾的刑罚,但私制食盐的百姓仍然会被判四年刑,官吏判两年。但这并不说,其间无生意可做,商人们仍然千方百计地想要取得食盐的垄断特权,而取得了特权,有了钱也就变得奢靡了,至明清两代,江南扬州一带的盐商们的奢靡之风达到了顶峰。

据《清稗类钞》记载:“有欲以万金一时费去者,使门下客以金尽买金箔,载至镇江金山寺塔上,向风扬之,顷刻而散,沿缘草树间,不可复收。又有以三千金尺买苏州不倒翁,倾于水中,水道为之寒者。”就是说,那些有钱的盐商钱多得没地方花了,在寺庙里大撒其钱或者把钱往水里倒,以此行乐。另有一些盐商喜欢漂亮女人,从看门人一直到女厨工,都选用二八佳丽,让盐场变成了一个美女如云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上的女人不可能都是漂亮的,那些盐商们当然也招不是十分漂亮的人来做工,这些人被招来了怎么办呢?答案只有这样一句话:不惜毁其容,用酱敷之,在太阳下暴晒。(未完待续)

金山寺塔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1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