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2
(五)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硅元素的非金属性不强,但其具有“亲氧”特性,使硅元素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只有化合态,其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1.理清知识主线
4.易错易混
①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硅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制作光电池的材料。SiO2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
②工业上制备粗硅,是用过量的C和SiO2在高温下反应,由于C过量,生成的是CO而不是CO2,该反应必须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③SiO2是酸性氧化物却能与非氧化性酸反应:SiO2+4HF===SiF4↑+2H2O,故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NaOH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盛放,但不能用玻璃塞。
④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O2除外;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
⑤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是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
⑥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生成CaSO4而不是CaSO3。
⑦“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ClO-+Cl-+2H+===Cl2↑+H2O。
⑧液溴需要用水封,溴蒸气呈红棕色,液溴呈深红棕色,溴水呈橙色,溴的CCl4溶液呈橙红色。
⑨由于电离常数Ka1(H2CO3)>Ka(HClO)>Ka2(H2CO3),所以向NaClO溶液通入CO2,不论CO2过量还是少量,均发生CO2+H2O+ClO-===HClO+HCO,但CO2(少)+Ca(ClO)2+H2O===CaCO3↓+2HClO。
⑩当Fe和Cl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时,不论Fe过量或不足,由于Cl2的强氧化性,产物一定是FeCl3。
(七)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硫是与化工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元素,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化合态存在,又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1.理清知识主线
⑤实验室利用Na2SO3和浓H2SO4制SO2: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4.易错易混
①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除了用热的NaOH溶液(化学反应)外,还可以用CS2(溶解),但不能用酒精。
②SO2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表现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SO2的漂白性;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SO2的还原性;将SO2和Cl2等体积混合通入溶液中,漂白性不但不增强,反而消失。
③把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再通入NH3或加入NaOH溶液,或把BaCl2溶液改成Ba(NO3)2溶液,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BaSO3沉淀,后者生成BaSO4沉淀。
④浓硝酸和Cu(足量)、浓硫酸和Cu(足量)、浓盐酸和MnO2(足量)在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注意区分Zn和浓H2SO4的反应。
⑤C与浓硫酸反应时,反应产物的检验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无水CuSO4检验水→品红溶液检验SO2→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净→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⑥浓硫酸能氧化(必要时加热)除Au、Pt以外的所有金属,其还原产物是SO2而不是H2。
⑦常温下,浓硫酸与Fe、Al并不是不反应,而是发生了钝化,钝化是浓硫酸将Fe、Al氧化而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防止浓硫酸与Fe、Al的继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⑧浓硫酸使蓝矾(CuSO4·5H2O)变成白色粉末,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⑨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和酸性,而与碳等非金属反应时只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
③用NH3可以检验Cl2管道是否漏气,若漏气则有白烟生成:8NH3+3Cl2===N2+6NH4Cl。
4.易错易混
①NO只能用排水法或气囊法收集,NO2不能用排水法,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工业上制备的盐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Fe3+,而浓HNO3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2。
③NO2能被NaOH溶液吸收,NO单独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NO与NO21∶1混合能被NaOH溶液吸收。
④强氧化性酸(如HNO3、浓H2SO4)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金属和浓HNO3反应一般生成NO2,而金属和稀HNO3反应一般生成NO。
⑤实验室制备NH3,除了用Ca(OH)2和NH4Cl反应外,还可用浓氨水的分解(加NaOH固体或CaO)制取,而检验NH4+须用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以确定NH4+的存在。
⑥收集NH3时,把一团干燥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防止与空气对流;收集完毕,尾气处理时,应放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在试管口,以吸收NH3。
⑦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有白烟生成,常用于HCl和NH3的相互检验。
⑧NO2或NO与O2通入水的计算中常用到: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两个方程式,也可以利用N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⑨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有白烟生成,常用于HCl和NH3的相互检验。
⑩常见的氧化性酸和还原性酸:
A.氧化性酸:HNO3、浓H2SO4、HClO等,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中心原子被还原,其还原产物为:HNO3→NO2或NO(N2、N2O、NH4+等)、H2SO4(浓)→SO2、HClO→Cl-(或Cl2)。
B.还原性酸:H2SO3、H2S、HI、HBr、HCl等。
(九)物质的特殊转化关系
1.直线型转化
4.注意反应形式与物质的关系,特别是置换反应
(1)较活泼金属单质与不活泼金属阳离子间置换
如:Zn+Cu2+===Zn2++Cu
Cu+2Ag+===2Ag+Cu2+
(2)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中H+置换
2Al+6H+===2Al3++3H2↑
Zn+2CH3COOH===Zn2++2CH3COO-+H2↑
(3)金属单质与其他化合物间置换
(十)物质推断中的“三大”特征
1.化学反应与反应条件
多数化学反应需要一定条件,条件不同化学反应也不同。
(1)“催化剂”:无机化学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同,但是根据“催化剂”这一条件,可将氯酸钾分解、双氧水分解、工业合成氨、SO2催化氧化、氨催化氧化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
(2)“通电”或“电解”:可以锁定在电解水、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铜、硫酸铜、硝酸盐等溶液,熔融氯化钠和氧化铝范围内。
(3)“高温”:常见的有碳酸钙分解、SiO2和C的置换反应、制造普通玻璃的反应、铝热反应等。
2.物质特征颜色和特殊状态
(1)(淡)黄(棕)色固体:Na2O2、S、FeCl3;黑色固体:MnO2、C、CuO、FeO、Fe3O4;紫(黑)色固体:KMnO4、I2;红色固体:Cu;绿色固体:Cu2(OH)2CO3。
(2)有色气体:NO2(红棕色)、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SO2、NH3、HX(X为F、Cl、Br、I);无色无味气体:H2、N2、O2、CO2、CO、CH4、NO。
(3)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Br2(非金属单质)、Hg(金属单质)、H2O、H2O2等。
(4)易升华的物质:I2。
(5)溶液中的有色离子: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4-[紫(红)色]。
(6)Br2在水中显黄(橙)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I2在水中显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显紫(红)色。
(7)有色沉淀:①白色沉淀:H2SiO3、AgCl、BaSO4、BaSO3、Mg(OH)2、Fe(OH)2、Al(OH)3、BaCO3、CaCO3、CaSO3、MgCO3等;②(淡)黄色沉淀:AgBr、AgI、S;③红褐色沉淀:Fe(OH)3;④蓝色沉淀:Cu(OH)2;⑤红色沉淀:Cu2O。
3.特征反应现象
(1)燃烧:H2+Cl2(苍白色火焰),C2H2(C6H6)+O2(明亮火焰,大量黑烟),Al+O2,Mg+O2(耀眼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金属焰色反应。
(2)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是Cl2、SO2等。
(4)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气体的是NO。
(5)Fe3+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苯酚显紫色,遇SCN-显红色。
(6)Fe2+遇OH-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2+遇SCN-无明显现象,在通入Cl2后溶液显红色。
(7)与碱反应加热产生气体的溶液中一般含NH4+。
(8)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并产生气体的物质:Al、弱酸的铵盐(碳酸铵、硫化铵等)、弱酸的酸式铵盐(碳酸氢铵、硫氢化铵等)。
(9)燃烧能生成烟:Na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烟,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红棕色烟,Cu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10)向FeCl3溶液中加几滴KSCN溶液呈红色;
(11)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12)向FeCl3溶液中通入H2S气体,生成淡黄色沉淀,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
(13)向FeCl3溶液中加入几滴Na2S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
当加入的Na2S溶液过量时,又生成黑色沉淀;
(14)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Fe粉时,溶液变浅绿色;
(15)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Cu粉,溶液变蓝绿色;
(16)将FeCl3溶液滴入淀粉KI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17)向FeCl3溶液中滴入苯酚溶液,溶液变紫色。
4.反应物用量或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1)4Na+O2===2Na2O(缓慢氧化)
(2)8HNO3(稀)+3Cu===2NO↑+3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3)AlCl3+3NaOH===Al(OH)3↓+3NaCl
AlCl3+4NaOH(过量)===NaAlO2+2H2O+3NaCl
(4)NaAlO2+4HCl(过量)===NaCl+2H2O+AlCl3
NaAlO2+HCl(不足)+H2O===NaCl+Al(OH)3↓
(5)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HNO3(冷、浓)―→(钝化)
(6)Fe(不足)+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过量)+4HNO3(热、浓)===Fe(NO3)2+2NO2↑+2H2O
(7)Fe(不足)+4HNO3(稀)===Fe(NO3)3+NO↑+2H2O
3Fe(过量)+8HNO3(稀)===3Fe(NO3)2+2NO↑+4H2O
(8)6FeBr2+3Cl2(不足)===4FeBr3+2FeCl3
2FeBr2+3Cl2(过量)===2Br2+2FeCl3
5.常用反应、特殊反应
(十一)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
1.钠——制Na2O2、冶炼Ti等金属、钠钾合金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2.小苏打(NaHCO3)——治疗胃酸过多、制发酵粉、膨松剂、作泡沫灭火器灭火剂。
3.纯碱(Na2CO3)——去油污、制玻璃。
4.过氧化钠——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
5.氢氧化钠——制肥皂。
6.氯化钠——制取钠、氯气、氢氧化钠、氨碱法制纯碱、调味剂、配制生理盐水(0.9%)。
7.Al——常用铝箔包装物品、焊接铁轨。。
8.镁铝合金——用作高铁车厢材料。
9.氧化铝(Al2O3)——耐火材料、冶炼铝。
10.氢氧化铝[Al(OH)3]——中和胃酸。
11.明矾[KAl(SO4)2·12H2O]——净水剂(混凝剂)、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12.MgO、Al2O3的熔点很高,作耐高温材料。
13.铁——铁粉袋装食品中的脱氧剂、铁与电源负极相连,保护铁闸门。
14.氧化铁(Fe2O3)——红色涂料、冶炼铁。
15.氯化铁(FeCl3)——印刷电路板回收铜、净水剂。
16.Fe2(SO4)3——用作净水剂(混凝剂)。
17.高铁酸钠(Na2FeO4)——杀菌、消毒、净水。
18.硅——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板、计算机芯片。
19.活性炭——吸附剂、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20.二氧化碳——灭火剂、用于人工降雨、用作气体肥料。
21.二氧化硅——制石英玻璃、光导纤维、光学仪器等。
22.硅胶——袋装食品干燥剂及催化剂的载体。
23.硅酸钠——是优良的木材防火剂。
24.水煤气(H2+CO)——优良的清洁能源、常用的还原剂。
25.金刚石——主要用于生产钻头、玻璃刀、装饰品等。
26.氯气——杀菌消毒、制盐酸、制漂白粉等。
27.次氯酸钠(NaClO)——漂白剂、杀菌剂。
28.氢氟酸——蚀刻玻璃制品。
29.漂白液(NaClO溶液)——杀菌消毒剂、漂白剂。
30.漂白粉[Ca(ClO)2、CaCl2]——杀菌消毒剂、漂白剂。
31.漂粉精[Ca(ClO)2]——杀菌消毒剂、漂白剂。
32.碘化银——人工降雨。
33.碘酸钾——加碘食盐中的含碘物质。
34.ClO2——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剂。
35.臭氧(O3)——漂白剂、消毒剂。
36.二氧化硫——可用作漂白剂、杀菌消毒、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
37.双氧水——漂白剂、消毒剂、脱氧剂。
38.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39.氨——制冷剂(液氨),制硝酸、铵盐。
40.浓氨水——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41.生石灰(CaO)——袋装食品中的干燥剂。
42.氦气——可用于填充飞艇、气球。
43.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44.锂——作电池负极材料。
45.BaSO4——在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BaSO4用作患者服用的“钡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