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沿海发展新增长极盐城做足海洋大文
1.89万平方公里海域、千米海岸线、平方公里沿海滩涂……盐城是江苏沿海海岸线最长的市,也是江苏沿海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作为江苏沿海地区的重要一环,当前,盐城正积极抢抓沿海发展崭新历史机遇,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持续优化沿海战略布局,全力打造江苏沿海活力增长极。8月4日上午,盐城市召开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相关情况。
引项目打基础,推进产业升级和沿海互联
落地落实,谋划先行。盐城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勾凤诚介绍,全市围绕国家和省对盐城沿海发展的新定位,立足农业强、能源优、生态好等发展优势,制定出台盐城实施方案,编排落实《规划》及省实施方案重大事项94条、重点项目项,逐一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主体,确保各项任务按序时推进到位。其中,支持盐城可再生能源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零碳产业园区建设、盐城沿海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等12条事项已取得积极进展。
沿海发展,离不开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勾凤诚介绍,1-6月,全市已完成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6亿元,增长28.9%。汽车、钢铁、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临港重点产业完成开票销售亿元,增长33%。另外,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个。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45亿美元的金光纤维一期二阶段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25.3亿美元的SK动力电池二期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亿元的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部分投产。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盐城也扎实推进,逐步增强沿海互联互通能力。“目前,我们的淮河出海通道建设持续发力,‘高速连港区、铁路接港口、内河通码头’的沿海集疏运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勾凤诚说,具体而言,盐城市年内开工建设大丰港铁路支线,完成滨海港铁路支线主体工程,建成盐射高速,完成滨淮高速桥梁、路基40%以上工程量。全市港口开通国内外航线25条,累计建成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5个,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滨海港区20万吨级航道工程、连申线灌河至黄响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海河联运作业区一期6个公用泊位开工建设,中海油LNG码头工程竣工验收,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1-6月,全市沿海港口已完成货物吞吐量.1万吨、集装箱25.6万标箱,同比增长39.2%、69.3%。
强创新聚智能,建设一批重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
落实《规划》要求,必然要围绕海洋做文章。“近年来,盐城市海洋经济一直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年盐城市海洋生产总值(GOP)为.1亿元,比上年增长9.86%,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20.2%,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4%。”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俞全胜介绍,“十四五”,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和定位是,海洋生产总值亿元,努力建成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先行区。
在海洋科技发展方面,盐城市科技局副局长丁桂林介绍,目前,盐城正积极谋划建设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这个中心的建设也正是贴合了沿海规划提出的要求,聚焦海洋高技术领域,加强与国家级海洋研究机构合作,建设一批重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同时,盐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还牵头编制了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具体而言,盐城市将开展五个方面的行动,包括面向全国遴选优秀服务商入池,为企业精准把脉开方;对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水平进行首轮线上评测,形成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据地图;在全省率先编制印发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实施指南;开发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推出专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