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内务府的盐商真的赚钱吗为何部分家族还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料之一,在中国古代,盐和贴一样,都是国家的重要物资,盐商也一度很是富有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盐商就没有那么惹人艳羡了,甚至还会有破产的情况发生。
那么,清朝内务府的盐商真的赚钱吗?为何部分家族还会因此破产?
盐铁官营,最早的垄断
在中国古代,盐是每家每户都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而由于制盐工序上的问题,早期的盐价是非常昂贵的,而官方肯定是不能够看着这么一块大蛋糕旁落他人,所以,盐铁官营的政策应运而生。
但是,由于盐的价格非常贵,百姓其实升级消费不起的,但是,你要是不吃盐的话,身体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有的人就决定自己弄。
这样,就有了私盐买卖,但是古代对于私盐的惩罚极其严苛,《唐律》将惩罚的底线定在了一石盐,而两石盐以上的,则一律处死。
可以说,凡是在一石盐以上的,基本上都等于把命给送了,而明清时期则是只要被抓到钱,基本上不死也废。
在这样的严刑峻法之下,私盐自然也就很少了。这样一来,有着朝廷官方代言人的盐商自然也就会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很多人宁愿散尽家财,也要去拿这样一个凭证。
政策改革,明朝政府的贪婪
然而,到了明清时期,这种局面却变掉了,拿到这个凭证的人不但没有办法赚得盆满钵满,反而会变得非常贫穷。
首先,成本下降,在明清时期,随着技术的提高,成本也有所下降,再加上当时受到了西方的一些影响,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出现,于是,政府开始找人打工。
但是,他们在找人打工的时候,又不想给相应的待遇,一来二去的,这些人就不干了。
毕竟自己辛辛苦苦做事情,结果也得不到应得的报酬,还要无条件上交劳动力成果,这些工人就准备自己把这些盐都扣下来,卖给一些出价高的商人。
那些商人正好也希望能够多囤一些盐,从而在商业当中有更好应变能力,两边恰好都有这种需求,于是他们就开始撇开政府,私下里进行交易,政府对于这种抢利润的行为自然是零容忍,用各种各样方式加以打击。
然而这些人用行动说明了什么叫“市场就是一切”这种现象屡禁不止。于是,官方盐商最看重的一样东西就没有了,那就是垄断权。
一旦有了市场竞争,这些官方盐商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因为他们卖的东西又贵,而且整个态度也不好,以前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现在就不一样了,有了别的选择,谁还会把这些官方盐商放在眼里呢?
收税,清政府的最后一击
不得不说,有了明朝的这些变化,官方盐商已经没有那么让人向往了,而清政府的一系列操作更是把盐商们推向了破产的边缘。
首先,清朝的官方商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先闯然后再拿名头的,另一类则是先拿内务府的名头然后再去经商,其中,后一种比较多。
然而,清政府为了增加国家税收,把盐商逼到了无法赚钱的地步,首先,你要想成为官方盐商,必须要有盐引。
说白了,就是经营许可证,而且这个经营许可证还不是通用的,就是你只要想拿一块地的盐,就要去拿一个经营许可证,这是一笔巨大的钱财,但是能做到皇商的,大部分都有点家底的。
然而,这些官方盐商想要拿的地大部分都是有问题的,基本上都是前任皇商还不起债,然后就索性把地给了清政府,彻底不管这件事了。
所以,他们在花钱买了这块地的使用权的同时,也同时继承了对方的债务,然后,政府还会用官方力量老确保你还这笔钱,就如同我们现在还银行的贷款一样,政府会给他们制定一个还款计划。
只不过,我们还银行的钱是因为我们确实欠钱了,但是这个帮前任欠款人还债的设定,就很恶心了。
清政府的恶心操作还不止这一波,除了帮前任还债以外,清政府还会强制放高利贷,就是你要干什么事情了,政府借一些钱给你,这些钱利息特别高,而你还必须要借,因为这笔钱是被强制摊派下来的。
更让这些盐商崩溃的是,外面的人不知就里,都以为这些盐商很有钱,所以每次朝廷有重要事务的时候,这些盐商就要拿一大笔钱,这样下去,这群盐商不要说挣钱了,能维持自己的开销平衡就算不错了。
随着开销越来越大,这些盐商也要坚持不住了,于是,他们就想要绕开政府,自己把盐卖出去,在清政府的条陈当中,所有卖盐的行为都必须得到他们的允许,否则就是违法。
但是在巨大的利益和可能朝不保夕的威胁下,还是有很多盐商铤而走险,在清政府不知道的情况下,把自己手里余下的盐全部拿去卖掉。
然而,商场如战场,这些盐商总是有一些仇家的,这些仇家天天盯着他们,巴不得他们出事,于是,这件事就被官场上的人知道了。于是又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要么交罚款,要么坐牢。
那些盐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就又会损失一大笔财产,私盐赚的银子全部填进去不说,可能还要自己填银子进去。
这样一通操作下来,无论是谁也扛不住啊,所以到了最后,这些顶着皇商美名的盐商,一般都过得特别惨,只能申请破产了,不过,他们申请破产以后,政府倒是没有什么办法了。只能免除了他们剩下的罚款,而对于这些盐商来说,也终于摆脱了这一切。
所以说,盐商在古代确实非常让人羡慕,能够赚很多钱,但是到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尤其是清朝,已经成为一个表面光鲜,但实际上苦不堪言的头衔,不但没有办法赚钱,反而会分分钟让你倾家荡产。
总之,官府的层层剥削让商人们苦不堪言,即便是皇商也概莫能外,所以,很多商人都希望能够一朝中举,改换门庭。
因为你做一个商人,做得再好,也只能获得财富,而如果你成为一名官员,那你在获得权力的时候还能获得财富,一般情况下,在封建时代,如果家中没有官员保驾护航,那么商业是很难发展下去的。
明清时期的盐商就是如此,原本有很多财富,结果被人层层剥削,也剩不下多少了
其实,盐商的遭遇也是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其他国家,统治者都不遗余力地鼓励商业的发展,但是在中国,重农抑商的国策一直都没有改变,统治者依然对商业抱着看不起的态度,这也是清朝后期迅速衰落的原因。
清朝盐商的衰落,其实和《红楼梦》四大家族的衰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撑着自己的荣誉,直到再也撑不住了。于是就轰然倒塌,留给了旁人太多的谈资。
所以,清朝的盐商是不赚钱的,反倒是一个拿钱搏名声的生意。
在想要做这一笔生意之前,最好要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多厚的家产,以及是否愿意做这一笔交易,我想,对于大多数商人来说,是不愿意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