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盐价格不菲,贫穷人家怎么办他们的替
引言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何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流成卤。——《煮盐歌》
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再加上生产力并不发达,这就造成了一个情况,朝廷无法征收到太多的税。对于一个朝廷来说,每年的各种开销不知有多少,而朝廷本身不事生产,想要维持各种开销,就必须得从民间得到财政收入,也就是收税。收税多了不行,因为可能导致人民活不下去,收税少了也不行,这就意味着朝廷无法维持下去,所以自古以来,收税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古代几乎每一个朝廷,盐税都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一、朝廷征收的盐税
为什么盐税这么重要?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吃盐,自然就等于每个人都要向朝廷上缴税赋。但是问题也非常明显,古代的贫富差距极大,对于家境比较殷实的人家来说,吃盐是完全可以负担的,但是对于一些只有少量土地或者没有土地的农民来说,根本就吃不起盐。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代的盐价格不菲,而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刚需,贫穷人家根本消费不起盐,那大家知道他们的替代品是什么吗?
根据考古发现,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系统性的制盐工艺,而这种工艺也多种多样,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大多都是通过晒海水的方式提取食盐,对于内陆来说,就必须要靠卤井了,人们会用大锅煮卤水,然后提取食盐。从这些工序大家就可以看出,其实食盐的成本并不高,不过食盐进入到市场后,价格就很高了。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导致的,首先朝廷会对食盐征收重税,其次便是中间商了,盐贩子会不断地推高食盐价格。
二、高昂的价格
想必大家对盐税推高食盐价格能够理解,但是可能不太理解盐贩子会推高价格。因为古代的盐税,并不是向是售卖食盐的店铺征收税收,而是通过一种叫做“盐引”的东西征收。朝廷将食盐开采出来后,就会公开征召各大商人前来购买“盐引”,然后商人们通过“盐引”去兑换食盐。商人逐利,他们为了获取到“盐引”,花费了极高的代价,再加上朝廷对食盐的价格没有规定,这就形成了市场经济,商人想卖多少就卖多少,自然食盐在市场上的价格便不断增高。
在如今的时代,没有哪个人是吃不起盐的,可是在古代,吃盐对于一些较为贫穷的人家来说,绝对是一件奢侈的事。在此基础上,贫穷人家只有两条路走,第1条路就是去购私盐,因为私盐不需要交税,而且中间商比较少,价格相对低上许多。但是即便私盐的价格较低,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吃不起,而且历代朝廷都严厉的打击私盐,很多时候大家根本就买不到私盐。所以他们就只能选择第二条路,那就是使用结晶硝。
三、使用结晶硝
结晶硝在很多地方被称之为土盐或者是碱盐,味道很不好,但它可以成为食盐的替代品,因此有很多的人家,从此就过上了食用结晶硝的生活。那大家知道结晶硝是怎么提取的吗?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因为它独特的化学性质,人们会从厕所里的石头提取结晶硝。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人们每天饭碗里的东西,结果却是从厕所中提取出来的,想一想就让人没有食欲,更何况天天吃这样的东西。但是大家又能有什么选择呢?不吃盐身体是会出问题的,结晶硝虽然让人反感,但身体的确需要这东西。
根据相关资料的显示,沿海地区的盐场,一斤盐的成本在3~5文左右,而在内陆地区,提取一斤盐的成本在10~20文左右。那大家知道以这样的成本,盐卖到老百姓的餐桌上,是怎样的价格吗?这也和地区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沿海地区,食盐是卖不上价格的,大家能以十文一斤左右的价格购买食盐,越往内陆,价格就不断的提升,通常价格能达到文左右,而在一些山区,价格甚至能达到数百文一斤的程度。大家试想一下,以这样的价格,很多人家真的只吃得起结晶硝。
结语
通过古代的食盐,大家就能知道,如今真的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不管有钱没钱,至少不会在吃喝上出现问题。而我们之所以能达成这样,主要得益于于两点,首先便是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各项体系建立的非常完整,大家不会在吃穿上出现问题。其次便是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能够获取到足够多的物资。我们一定要将这样的趋势延续下去,绝不能让古代那样的情况再次出现。
参考资料:
《煮盐歌》
《古代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