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保护与利用2022年第1期浮选基
浮选基础研究专题
Au()表面亲/疏水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韦涛,陈建华,陈晔
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单个、一层、多层(两层、三层)水分子与Au()表面的相互作用,从原子层面上分析Au()表面的亲/疏水性质。同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水滴在金表面的润湿过程,进而从介观层面上揭示金表面的亲/疏水性质。结果表明,单个水分子在Au()表面是物理吸附。与单个水分子吸附构型相比,一层水分子吸附构型中存在层内氢键作用,多层水分子吸附构型中存在层内氢键和层间氢键作用。随着水分子层数的增多,多层水分子吸附构型的内层水分子与Au()表面原子的平均作用距离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水滴在金表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有机污染会对金表面的润湿性产生较大影响,导致金表面呈现一定的疏水性,而清洁金表面则为亲水性。
表面粗糙度对水滴在方解石表面黏附的影响
朱张磊,印万忠,李振,杨斌,郭俊,赵旭
摘要:以方解石为研究对象,以表面粗糙度为切入点,探讨了表面粗糙度对水滴在药剂作用前后方解石表面黏附的影响,并比较了测量黏附力和计算黏附力。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方解石表面为亲水性表面;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水滴在天然方解石表面的接触角减小,基底直径和黏附力均增加。相反,在pH值为10时,与浓度为30mg/L的油酸钠溶液作用后,方解石表面变为疏水性表面;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水滴在药剂作用后的方解石表面的接触角增加、基底直径和黏附力均减小。同时,测量黏附力和计算黏附力基本吻合。因而,借助表面粗糙度调控可改变水滴在方解石表面的黏附特性,从而可为表面粗糙度调控方解石的可浮性提供借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铁含量对含铁闪锌矿浮选影响的研究
冯瑶,刘小妹,陈晔,谭泽凌,黄婧
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铁含量对闪锌矿()表面的表面弛豫、电子性质及铜活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铁含量的闪锌矿,闪锌矿()表面的锌原子和铁原子向表面内部的弛豫均变小,减小了空间位阻;电子态密度及能带结构表明,铁电子活性较强,且无自旋极化,即低铁有利于闪锌矿浮选。对于高铁含量的闪锌矿,其表面的铁原子向内部弛豫较大,增大了空间位阻;电子态密度及能带结构表明铁的活性不高,出现自旋极化,不利于浮选。而闪锌矿()表面上铁不易被铜替换,且铁的含量越多越不利于铜的替换。该研究从原子层面上解释了铁含量对闪锌矿()表面性质和铜活化的影响,为含铁闪锌矿的浮选提供理论指导。
钙(镁)离子在菱锌矿表面吸附的量子化学研究
吴志强,陈晔,李宇浩,施显赵
摘要:与菱锌矿伴生的高可溶性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白云石会导致矿浆中含有大量钙(镁)离子,从而影响菱锌矿的浮选。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钙(镁)离子在菱锌矿()表面吸附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钙离子和镁离子会与清洁菱锌矿()表面发生较强的化学吸附,并且钙离子的吸附比镁离子更强。水化后的菱锌矿()表面也会与钙离子和镁离子发生吸附,但是吸附强度明显减弱。另外,钙离子在水化菱锌矿()表面的吸附会削弱菱锌矿()表面的水化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消除菱锌矿浮选过程中难免离子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
高硅型异极矿硫化—胺类捕收剂浮选机理研究
许大洪,陈晔
摘要:采用浮选溶液化学理论结合第一性原理研究了高硅型异极矿硫化—胺类捕收剂浮选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长链胺分子对异极矿回收率高于短链胺分子,直链胺分子的捕收能力优于同分子量的支链结构;矿浆pH值为11有利于异极矿与石英的分离,十八伯胺的适宜用量为1.25×10-4mol/L;硫化钠可以显著提高异极矿回收率。溶液化学分析显示HS-是矿物表面活化作用的主要成分,且其浓度为(1.~6.)×10-3mol/L时,矿物回收率均在85%以上。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HS-可以与异极矿表面Zn和O1位点成键,但吸附作用不强;而十八伯胺与异极矿表面的吸附作用更弱,因此需要过量硫化才能有利于异极矿的浮选。
氧化预处理技术在铜钼硫化矿浮选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刘曙光,彭伟军,王伟,吕帅,曹亦俊
摘要:黄铜矿和辉钼矿是两种典型的硫化矿,其浮选分离一直是业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