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价疯涨,车企抢矿深氪
文
李勤
编辑
杨轩
中国的新能源车井喷,跨越公里,正搅动着远在约旦裂谷的死海——那个以能让人体漂浮其上、著称的高盐度内陆湖。
老金(化名)从事盐湖提锂行业,近期就收到多个来自约旦公司的合作意向——从死海中提取锂盐。
锂盐是一种白色粉末,是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而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去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创纪录的1.2万辆,同比大增%,锂的供应缺口应声出现。锂盐从去年初的5万元一吨涨到50万元——一年多时间飙涨10倍!
锂成为真正的“白色黄金”。
在中国,上市公司天齐锂业一年时间,就从亏损18亿元到盈利18亿,发生神奇逆转。而另一家锂盐巨头赣峰锂业,同样交出了年盈利5亿元,同比增长%的骇人成绩。
商机的味道如此巨大,一路飘散到死海沿岸的材料公司鼻尖,他们检测了死海的锂盐浓度——10mg/L(毫克每升),这个数字,对于最高盐度00g/L的的死海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也远低于大部分盐湖。
老金告诉6氪,在以前,含锂浓度如果低于mg/L,就不再开采了,但现在锂价涨到50万元一吨,“都不是问题”。
几乎所有盐湖都是以提取“钾盐”为生,但如果改“锂盐”,年产值可翻10倍。这道计算题如下:死海每年产出的钾盐超过15万吨,每吨约元,产值不到5亿元;而每年哪怕只要能产出1万吨锂盐,以涨后现价算,直接对应着50亿元的产值。
问题或许只剩下,10mg/L的浓度太低,提取技术还需要一些攻坚。通常,从盐湖中提取一吨锂盐的成本不超过5万元,而从10mg/L的死海里提锂,成本可能直接上涨一倍。“但那又怎样,依然有几十万的利润。”
锂是动力电池正极和电解质的核心原材料,不管是镍钴铝、镍钴锰、磷酸铁锂,还是钛酸锂电池,核心的工作原理都是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循环游移。锂在成为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质之前,通常以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形态存在,这就是业内常说的“锂盐”。
年初,电池级别碳酸锂的价格还徘徊在5万元一吨,在电池公司采购人的眼里,钴、隔膜、负极等,可能都比锂盐重要。但随着新能源车销量逐月走高,需求猛增,碳酸锂价格开始裂变式上涨,10万、20万、0万,每一个价格锚点,都击穿了行业人的心理底线,一直到今年月,碳酸锂蹿上50万元高位。
碳酸锂成为庞然大物,这首先给了汽车行业一记重锤。
有行业人士向6氪透露,从去年底到今年月份,电池行业掀起了两轮涨价,第一轮在15%左右,第二轮在20%左右。
总共5%的电池涨幅意味着什么?如果一辆车的电池成本是7万元,5%的涨幅即意味着上涨近2.5万元——以小鹏汽车为例,其平均售价在25万元,整车毛利率10%左右,相当于电池涨价过后,整车毛利直接蒸发。
入门级定位的长城欧拉,因卖一辆车亏2万元,停售了两款车型。而去年底开始,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宣布了1万到万元不等的涨价。
知情人士告诉6氪,蔚来本来没打算涨价,第一轮15%的涨幅,他们可以通过调整供应链和销售策略,自己消化掉。但第二轮20%的电池涨幅,很快在月接踵而至,蔚来也没扛住,4月中旬宣布涨价1万元。电池猛然涨价,势必给车企的利润和销量带来冲击。
车企叫苦,电池公司更处于前后夹击的困境。有电池公司高管告诉6氪,实际上,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电池成本已经上涨超过40%,但只有头部公司敢向车企传递5%,而比亚迪、蜂巢能源等第二梯队公司,需要自己消化得更多,只敢给车企0%左右涨幅。
新能源车行业原本的叙事是——电池成本在大规模生产中持续降价,新能源车快速普及。每家车企跟电池公司签订的采购合同中,也都约定了年降(每年降价)幅度。但现在,几乎换了故事脚本。
4月初,通用汽车与电池金属公司嘉能可签订了供货合同,福特汽车也绑定了澳大利亚锂矿公司LakeResource。马斯克在推特上写道,特斯拉“不得不参与锂矿的开采和加工”。而有锂业人士透露,蔚来近期也在密集调研锂矿,“尤其看中南美的盐湖。”
车企在锂价的震荡之下终于开始醒悟,它们的战场已经不可避免地来到供应链源头——矿。
未曾预料的锂价疯狂
“几乎没有人预料到锂会短缺,即便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与两家头部电池厂高层都有交流的车企高管韦青(化名)直言。
宁德时代以产业布局见长,投资的上下游产业链公司多达数十家,但在年锂价狂涨之前,“宁王”出手投资的锂矿公司不到5家,投入金额也大都在千万级,未对所投锂矿产能带来明显影响。
而比亚迪的反应更显迟滞。比亚迪副董事长、融捷股份实控人吕向阳在年就买下了四川甲基卡14号矿脉,拥有万吨矿石资源量,但他也没有及时捕捉到锂价上涨的风暴,这座锂矿的扩建年初才完工,目前还卡在环保评审阶段。
“电池厂以前担心的都是钴资源短缺。”韦青说,因为全球的钴矿很集中,60%的储量在非洲,80%的供应量也来自非洲,钴被用于三元电池,支持车辆的长续航需求。相对钴而言,锂是一种常见的元素,且在南美、澳洲,中国的青海、西藏、四川和江西等,都有大量矿藏。
但市场是难以预测的。新能源财政补贴在年快速退坡,车企不再一味追求长续航,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受到追捧。用以制作磷酸铁锂电池的碳酸锂需求陡增,这直接刺激了锂价上涨。
碳酸锂或者氢氧化锂,就是我们常说的锂盐,它们主要存在于四种锂矿形态中:锂辉石、锂云母矿、锂黏土和锂盐湖。锂辉石和锂云母会先被加工成锂精矿,然后提取成碳酸锂或者氢氧化锂,而盐湖则直接可以提取碳酸锂。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就是制备锂电池正极的原材料,碳酸锂主要用于磷酸铁锂电池,而氢氧化锂主要用于高镍的三元电池。
(装船等待海运的锂精矿,来源:受访者供图)
整个链条不算复杂,锂矿-锂盐-正极材料-电池,4个大环节中,锂矿的角色类似小麦,锂盐就是面粉,被正极材料公司“加工成面包”,卖给电池公司这个饭店,后者搭配上其他食材,最终由新能源车企买走。
年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场出现大转折,销量陡增。五菱宏光MINI、长城欧拉、哪吒U等A0级以下的小车凭借售价、使用成本等优势,逐渐风靡,新造车公司也都相继月销破万,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走高。到年底,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全年批发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2万辆,相比惨淡的年,大幅增长%。
乐观情绪迅速蔓延,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甚至预期,到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可以达到50%,而这个数据此前只有20%,相当于供应链产能要扩大2倍多。
6氪获悉,至少在年之前,蔚来、小鹏汽车等给到核心供应商的产能承诺,都是逐年翻番。
韦青告诉6氪,从2年到年,每年维持80%-%的销量增幅,不难实现,但这是头部公司,大部分车企并不具备这个能力。
“问题就出在,几乎所有车企都认为自己能跑赢大势。”韦青说,比如行业增幅80%,但很多车企觉得自己能做到%,“他们会找多家电池供应商保供,每家电池公司把自己拿到的数据一综合,发现盘子有这么大,然后再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上游材料公司。”
乐观预期加上信息交错,数据不可避免地被夸大。
“其实电池公司和材料公司也搞不清楚,他们拿到的量可能原本是分散给多家供应商的,现在都当成了自己的潜在业务。”韦青说。
一家电池公司在年的出货量不足5GWh,但该公司内部人士向6氪透露,到年,公司拿到的定点需求量已经有GWh。这是一个四年80多倍的惊人增长。
电池产能扩张的“数字竞赛”应声而来。到年,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综合产能规划已经接近GWh,蜂巢能源规划在年建成GWh产能,中创新航规划了Gwh,而国轩高科同期的规划也有00GWh。
而仅从2年看,据6氪了解,从宁德时代到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其出货目标直接是年的1-4倍,而每家都要在年初完成一定的材料备货。
“现在你去谈车企客户,人家上来就是灵魂三问,你上游资源有布局吗?碳酸锂怎么解决?锂价还要涨多久?”多家电池公司采购告诉6氪。
前端市场喧嚣而狂热,但锂矿行业则是另一番境况——锂在以前并非稀缺品,大量锂业公司都挣扎在生死线上。
天齐锂业是国内头部的锂盐公司,年预计盈利18-24亿元,但就在年,这家公司还背负着18.亿元的亏损。
Altura号称澳大利亚最大的锂矿之一,也刚经过破产重组,在去年年中复产。中国四川的锂矿境遇类似,年之前,不少锂矿利润微薄,阿坝州的安泰矿业甚至因为“发不起几百人的工资,已停产数年”。
而盐湖开发公司更没将锂盐业务考虑在内,能卖钱的是钾盐,“钾提取了以后,剩下的锂盐水就回流到盐湖,不要了。”
动力电池产业需求猛增,但锂矿和锂盐行业才刚解决温饱,扩产上量需要时间,供需断层就出现了。抢锂大战瞬间爆发。
去年11月,一吨碳酸锂还在17万元,仅仅过了一个月,就上涨一倍,到5万元。兰亭(化名)是一家电池公司采购人员,他看到锂价狂涨,开始抓紧囤货。但价格异常之下,过往的采购链路几乎都失效了。
兰亭所在的电池公司曾投资了一家澳洲锂矿,以股东身份享有约定的协议价格和保供产能,但因为协议价格低于市场价,锂矿方面迟迟不肯兑付,“他们恨不得拖到年底才发货,现有的产能为啥不趁高价拿到市场上卖?”
而和锂盐公司也难以谈到有效的保供协议。“聊了一圈,几乎没有锂盐公司愿意跟你锁单(锁定价格或产能)。”兰亭说。
头部锂盐公司,如赣峰锂业、天齐锂业的产能,早已被宝马、大众、特斯拉等蓝筹客户瓜分。而即便是这些大客户,也难以签到有约束力的协议。
“以前这种大型合作,是能锁定价格和产量的,但现在谁都锁定不了供货价格,只能锁一定的产能,而且一手交钱,一手发货。”
兰亭只能将采购渠道转向贸易代理商,但也会遭遇到同行的加价截胡。不止一次,兰亭看中了一批碳酸锂,已经谈好价格,准备打款,“但过不到20分钟,对方(贸易商)就说,不好意思,宁德时代一吨加1.5万元要了。”兰亭只能无奈退出,他认为这种竞拍游戏是个无底洞,最终会助长锂价拉升,伤害自己。
比起电池公司,正极材料厂是锂盐的直接需求方,压力更大。一家头部的正极材料公司人士告诉6氪,月初,公司因为锂盐短缺,差点停产,“生产负责人直接在邮件里痛骂采购。”
当然,一些电池公司注重全产业链布局,也找到了破解缺锂困境的方法:自己买矿石,自己做锂盐加工,生产碳酸锂。
有电池公司人员给6氪算了一笔账:锂精矿一吨美元左右,8吨锂精矿可提取一吨碳酸锂,也就是原材料成本需要20万左右,而每吨碳酸锂的材料加工费不超过5万元,相比50万元一吨的市场价,可以省去近一半成本。
当然,这个办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电池厂,各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大都不允许锂矿石单独售卖,因此,找到能便捷获取锂矿石的加工厂,并不容易。
整个行业依然笼罩在锂价暴涨的混乱中。
失序的锂业
锂价一年上涨近10倍,但成本结构几无变化。
“从阿根廷的盐湖把锂出来,运到国内,成本也不超过6万元。”一位锂矿公司高管向6氪直言,“锂矿开采有什么成本,就是用炸药把山炸了,再加上一些设备投入。”
这意味着,锂价暴涨的背后,是直接的利润增值。这也是天齐锂业,可以做到一年时间从亏损18亿元到盈利18亿的神奇逆转。而另一家锂盐巨头赣峰锂业,同样交出了年盈利5亿元,同比增长%的惊人成绩。
如果利润空间足够大,成本和能耗控制就容易被忽视。
盐湖提锂成本可以做到4万元一吨,但如果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