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点分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实例讲解

本节通过实例的方式讲解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内容:(新课标Ⅱ卷)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解析:A项,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正确;B项,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正确;C项,NH3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D项,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雾霾现象所以正确答案选择C(年1月浙江选考)某兴趣小组对化合物X开展探究实验。其中:X是易溶于水的强酸盐,由3种元素组成;A和B均为纯净物;B可使品红水溶液褪色。请回答:探究实验(1)组成X的3种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X的化学式是______。(2)将固体X加入温热的稀H2SO4中,产生气体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3)步骤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4)步骤II,某同学未加H2O2溶液,发现也会缓慢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______。(5)关于气体B使品红水溶液褪色的原因,一般认为:B不能使品红褪色,而是B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品红褪色。请设计实验证明______。解析:将固体隔绝空气加热,能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其中将固体溶于水分成两等分,一份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有硫酸根的存在;另一份溶液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出现蓝色悬浊液,加入甘油后能形成绛蓝色溶液,说明固体中存在Cu,则固体A为CuSO4;将气体B通入足量的BaCl2溶液和H2O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气体可以被H2O2氧化,则该气体为SO2,再根据产生沉淀C和固体X的质量计算固体X的化学式。所以:(1)根据分析,固体X中含有的元素是C、S、O;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1.g硫酸钡沉淀,则该份硫酸铜的质量为0.mol,则固体CuSO4的物质的量为0.mol,质量为1.6g,根据质量守恒的气体SO2的质量为0.g,该物质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m(Cu):m(S):m(O)=0.g:0.g:0.g,则这三种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n(Cu):n(S):n(O)=1:2:6,故固体X的化学式为CuS2O6;(2)根据题目,固体X与温热的稀硫酸反应可以生成SO2气体,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则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其余部分内容如下图):部分解析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5%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4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