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渔场未来改造西部荒漠的重要措施
盐藻产业:
盐藻(Dunaliellasalina),亦称“杜氏藻”。绿藻纲,盐藻科。一类极端耐盐的单细胞真核绿藻。可人工培养从中提取甘油或胡萝卜素。并可作鱼、虾、贝等幼体的饵料。盐藻是一种生存在高浓盐湖中的单细胞真核藻类,属浮游生物。是发现的唯一能在高浓度盐水中生存的奇特生命,由于富含独特而丰富的生命元素,被世界科学界誉为“细胞的动力源”,“生命的保护剂”。
徐贵义教授历经20来年潜心研究,培育养殖我国西北戈壁无污染的高盐卤水中的盐藻,取得了盐藻素国家发明专利。在盐藻养殖和提取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获得了盐藻素国家发明专利。由于徐教授在中国盐藻领域的杰出贡献,被学术界誉为“中国盐藻之父”。
山西运城
盐藻能在高盐水体中旺盛生长,因此能在一般生物不能生长的阳光充足的富有咸水源的地区培养,并能防止露天水道中繁衍其他藻类和食藻动物,由于盐藻无细胞壁,所以不存在用作饲料难消化的问题。藻粉添加到动物饲料中,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转化率,并减少疾病。就这一点而言,合理利用藻类,开发“绿色饲料”,对提高饲料质量的动物产品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发现生活在盐水中杜氏藻(盐藻)生长繁殖快,在条件适当情況下,可大量合成β-胡萝卜素,同比超出胡萝卜倍。俄罗斯、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有工业化生产;年以来,以色列在内盖夫沙漠中利用咸水建立了优质鱼类养殖与蔬菜生产复合系统,运行正常;日本佐贺大学利用咸水栽培冰菜取得成功,已经进行商业化生产。
在我国,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做了长达近20年的探索和积累。我国在沿海利用海水或咸水养殖经济动物、植物有丰富的经验,适当改进,即可成为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技术;我国西北地区长达50年利用卤水人工养殖卤虫(轮虫)。年以来,宋怀龙在内蒙古查干诺尔以及河北安固里淖两个干盐湖盆,利用咸水种植碱蓬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经处于可大面积推广与开发阶段;
年,郑柏峪成功实施了5年查干诺尔盐碱干湖盆治理项目:种植碱蓬70亩,覆盖湖盆2/3的面积。他们在对北京尘暴源区27万平方公里的研究结果是:干盐湖的分布面积仅占本区域总面积的1.3%,可是来自干盐湖的粉尘却占总降尘量的30%;全部降尘中常温水溶盐含量高达2.36%,其中96%来自干盐湖。干盐湖很小的面积却能提供巨大的粉尘量和盐碱物质量,这个区域内的尚未完成演化的湖盆沉积区才是沙尘暴的发源地。
年以来,中科院在河北环渤海地区进行咸水栽培作物筛选试验,取得阶段性进展。年,袁隆平海水稻种植产量达到千克/亩。
宋怀龙提出用丰富的咸水资源将荒漠变成咸水人工生态系统的科学设想。建立咸水科学技术实验园区,旨在荒漠(化)地区建设“咸水人工生态系统”样板:荒漠里有水、有巨量生物——植物、藻类、地衣、动物等,形成一个完全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让荒漠变成绿洲。先将荒漠或极端干旱区改变成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甚至半湿润区,即在荒漠中建立人工咸水湖泊;在此基础上,建设本项目的重点工程“咸水人工生态系统”。
咸水科学技术实验园区的生产实验主要内容:一是人工咸水湖泊:从咸水湖泊牵引或压打出地下咸水到地形条件适宜的洼地;二是咸水大农业内容:咸水渔业(海水虾、鱼、蟹,贝、藻、软体动物,微半咸水淡水鱼虾蟹);咸水种植业(海水稻、青稞、藜麦、燕麦、荞麦、马铃薯、蔬菜、中草药材、棉花、大麦);咸水草业畜牧业,咸水林业(柽柳、梭梭);咸水副业(荒漠藻)。
沙漠养鱼:
年,24岁的何延忠在家乡永登县成立了甘肃碧泊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祁连雪山冷水资源,在黄土高原发展冷水养殖虹鳟鱼产业,成功填补了我国虹鳟鱼养殖的空白。高寒冷水虹鳟鱼产业,基本不消耗水,经济效益却相当于种植小麦的多倍。为什么不利用祁连山冰川融水,建立一条高寒冷水鱼产业带?这样,既能带动百姓致富,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何延忠先是种植防护林,紧接着在沙漠中勘测洪水路线。在肃北、阿克塞山洪出山口,何延忠修建堤坝拦截洪水,减缓流速;再开凿梳齿状分洪河道,把倾泻而下的洪水分割疏流在库姆塔格沙漠;又开挖蓄水工程,将分流的洪水分别拦蓄其中,积蓄的洪水下渗涵养水源,形成“地下水库”;在“地下水库”附近开挖侧渗截面,下渗的洪水经沙漠过滤变清后流淌出来,成为可利用的水资源;进而植绿种树,恢复生态,发展高寒冷水鱼养殖和葡萄种植。在库姆塔格沙漠的风口,高筑沙障修建“沙漠长城”,阻挡沙丘前移;修建蓄水工程,救活防风林。
10年来,何延忠先后移动沙丘石山多座,拉运沙石料1亿多立方米,修建了13条共93公里长的河道、21公里长的“沙漠长城”、多个蓄水工程,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建成了治理洪水、沙害的综合系统工程“沙漠都江堰”。
国外的沙漠养殖情况:
不仅以色列,美国亚利桑那州也先后建立了30多家沙漠渔场,专家估计,目前全球沙漠渔场每年共生产出超过万吨鱼虾,价值超过亿美元
约旦河谷的基布兹地处茫茫的荒漠中,地下水就成为人们利用的对象,虽然含盐度较高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用来养鱼却不需要经过任何处理。而且这里的地下水为地热水,即使在冬天水温也不会低于14摄氏度,不用加热鱼塘也适合鱼类生长。罗非鱼因为适于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生存,对食物不挑剔受到欢迎,鲻鱼等也因其适于混养而被养殖。经过六七个月的生长期,罗非鱼就可以达到克左右,这种鱼已经成为以色列著名的水产,有着非常庞大的市场需求量。
在基布兹,12月份是渔获的季节,这里每年的产量大约有1吨,分别销往全国的鱼市或者出口。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是沙漠鱼塘能够高产的原因,在养殖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就能对鱼塘情况进行自动控制,系统会自动将饲料储存仓中的食物通过管道投放到鱼塘中间,增氧设备不停打转直接将氧气送入池中。这样的精细化养殖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占地共公顷的70口鱼塘,仅有20人管理养殖。
以色列GFA公司提供了一种解决养鱼场地理和环境受限的方法。这种方法让养鱼场无处不在,甚至是条件苛刻的沙漠,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
专门的生物过滤器
在以色列科学家YossiTal博士和该系统创造者希伯莱大学教授JaapvanRijn的研究基础上,GFA公司开发了一种无需更换水或利用化学用品就可以在陆地上养殖鱼类的环境条件。
参考:
被誉为“盐藻之父”的是谁-美容美体网(ilife.cn)
查干诺尔传奇:老知青依靠一己之力对抗荒漠化!_郑柏峪(sohu.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