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主要由气体组成,为啥小行星撞击木星时

在太阳系中,存在八大行星,其中五颗肉眼可见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就被古人观察到,在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代的观星者认为,天上的星宿和地球上发生的事情有一定的关联,这样的观点虽然是错误的,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些行星的引力和小行星带的稳定有关,如果出现引力异常很可能给地球带来灾难。

随着科学的进步,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逐渐被人类发现,其中天王星、海王星都是在望远镜被发明后才被发现的,而冥王星一开始被视为行星,是因为科学家错误的计算了它的质量,认为它比地球还要大,结果冥王星的质量和体积出乎预料的小,在后来行星的定义被更改后,冥王星被“踢”出了行星家族。

一般情况下,需要满足三个要求才能被称为行星:

必须是围绕恒星运动的天体

质量足够大的球形天体

必须清除轨道内的其他天体,在公转轨道中不能存在其他更大的天体

冥王星并不满足最后一个要求,所以被降级成了“矮行星”,在剩下的八大行星中还可以分为三种:

类地行星

类木行星

远日行星

类地行星就是和地球类似的行星,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石,有一个炙热的铁金属内核,在行星的表面存在大量的峡谷和山脉,还有火山等地理特征。而类木行星就是和木星类似的行星,也被称为“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氦、氖等较轻的元素组成,这种行星一般不存在固体的行星表面。

“气态巨行星”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完全由气体组成的行星,如果真的完全由气体组成,和其他天体相撞时应该直接“穿过”木星才对,但是在年发生了著名的“彗木相撞”,一颗巨大的彗星和木星发生碰撞,碰撞产生的爆炸和尘埃要比地球还要大,甚至给木星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痕。

为什么其他天体和木星碰撞也会发生爆炸,而不是直接穿过木星呢?

类木行星虽然被称为“巨型气态行星”,但是它们并不是一个气体云团,所以不可能出现小行星“穿过”木星的情况,这些行星被叫做气态行星的原因是因为主要组成部分较轻,整个行星体积很大,但是密度却很小。

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就是“氢元素”,恒星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氢元素,虽然它们比较轻,但是它们量太多了,并且在引力的影响下,密度也是可以不断增加的,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就是在引力的作用下,因为的超高压力和超高温度才完成的。

比起巨型气态行星,木星被称为“液态氢星体”更合适,在距离木星大气千米左右的位置,因为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产生了液态金属氢,木星不存在固体物质的表面,而是存在一个流动的液态金属氢表面,只不过这个表面难以界定。

木星有一个铁和硅组成的内核,向外是一层石与氢包裹着核心,再向外就是液态金属氢形成的巨大“海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木星的内部结构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并不是和地球一样分界明显,所以木星还是存在一个“地表”的,甚至要比地球的地表还坚硬,只不过不是固体的地表,而是由金属氢组成。

木星的大气层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大气层,并且木星的气体和液体之间也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决定氢元素形态的是内部大气压力,大部分小行星进入木星的大气层,很快就会被摩擦成灰烬,木星大气的活动要比地球剧烈很多,大部分小行星是没有机会接触到木星的表面的。

年的彗木相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巨大的彗星在接近木星后就被木星的引力撕碎,变成了20多块碎片,然后才撞向木星,如果这个彗星撞击的目标是地球,别说是人类了,地球的环境都可能发生永久性变化。

其实木星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太阳”,大约七十多倍木星质量就可以形成一颗红矮星,但是这样的红矮星因为强大的引力密度会更高,体积反而更小,不论是行星还是恒星,都是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就算是氢元素这样的物质,在极端的环境下也可以拥有极高的密度,所以想象中小行星直接穿过木星的情况不可能发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6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