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正遭受高温和极寒的双重侵袭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20.html

随着国庆黄金周的结束,意味着今年再也没有假期可以用来消遣了。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黄金周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次数为5.15亿人次,比年同期下降了29.9%。除去疫情、交通拥堵等方面的影响,国庆假期期间旅游人次下降,其实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假期期间实在是太热了。

在中国普遍认为夏季是从立夏(公历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公历8月7日至9日之间)结束,由于每年气候变化的差异性,故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只能作为参考使用。为了更加科学地定义夏季,中国现代气候学将连续五天平均温度超过22℃的气候现象定义为夏季。如若按照这个科学定义,从全国范围上来讲,年夏季,直到10月7号前后才结束,几乎占到全年的一半时间。

今年夏季之所以漫长且炎热,首要原因就是在今年元旦前后,那场超级寒潮的始作俑者拉尼娜现象重现江湖了。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被称为“LaNia”—是“圣女”的意思,其实“她”还有一个孪生兄弟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Nio”)—在西班牙中是“圣婴”的意思,给这对孪生兄妹起名字的是秘鲁渔民,是为了纪念耶稣的子女,才给这两种现象命名为圣女和圣婴的。在17世纪时,渔民们发现每逢圣诞节前后,秘鲁附近的海水会变得越来越暖,鱼群消失并迁往更寒冷的水域。而后秘鲁渔民发现,海水变暖几年之后会变得越来越冷,且随着而来的上升补偿流现象,将原本大量存于海底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洋表面,成为浮游生物的饵料,大量繁殖后的浮游生物又促进了鱼群的大量繁衍,并最终成为了全球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

若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且连续6个月低于常年同期水平0.5℃以上时,就会被定义为出现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总是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众所周知,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当热带东太平洋出现大范围增暖情况时,就意味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而拉尼娜现象正好与之相反,故拉尼娜也被称之为“反厄尔尼诺”或者“冷事件”。

若只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长期异常变冷,而没有其他现象发生,就不会出现拉尼娜现象。而在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变冷和拉尼娜现象发生,起到沟通连接作用的就是信风了。

当太平洋低空中,出现从热带地区吹往赤道地区的行风,就被气候现象就会被称为信风。这种信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而在南半球则被称为“东南信风”。

在16世纪前叶,著名航海探险家麦哲伦在进行环球航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船队穿过热带的西风带向太平洋驶去的时候,海面会变得异常的平静,而且这种奇异现象长达数月之久,直到船队顺利地从南半球抵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

后来,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增强,进行远洋贸易的航海家们发现,麦哲伦之所以会如此顺利穿过太平洋,都是因为“东南信风”的缘故。这种现象得到解释后,当时掌握南美洲的西班牙人,越加频繁利用信风到东南亚进行贸易,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信风的出现毋庸置疑对当时以帆船为主的商贸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故信风又被称为贸易风。

由于东南信风的作用,会将太平洋东部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太平洋东部在失去大量暖水后,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这样下来太平洋东部的海温明显低于太平洋西部了。而东南信风是长时间存在的,且有增强期。当东南信风呈增强状态时,东太平洋的暖水更会被大量地带到西太平洋,最高时西太平洋的海平面可以比东太平洋高0.6米。当东太平洋海水更多的被带到西太平洋时,东太平洋的海温会持续走低,这就意味着气流在东太平洋呈下沉趋势,而在西太平洋呈上升趋势,气流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信风进一步的加强,最终导致拉尼娜现象的发生。

拉尼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太平洋赤道两侧信风的持续增强所导致的。信风增强后,其影响的范围自然就会扩大,而处于信风带北侧的副高自然就会偏北了且此时的副热带高压往往会出现偏强的情况。副热带高压在气候正常的年份,在7月左右就开始南下了,而今年则不同,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多逗留了近三个月。拉尼娜现象和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北涝南旱”,而且往往伴随着持续高温、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

我国今年元旦前后的超级寒潮、夏季的漫长炎热、河南的强降雨以及今年台风多发,都与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不仅对我国造成影响,今年上半年肆虐美国的极寒恶劣天气、以及6月底7月初,席卷加拿大西部、美国西北地区的热浪都与拉尼娜现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网站报告,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于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今年7月是亚洲最热的月份,是欧洲第二热的月份(最热的月份是年的7月),而且除南极洲外的另外四大洲,今年7月也都在本洲最热的十个月份排行榜中榜上有名。

有抗美援朝战争中拐点战役之称长津湖战役进行时,就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致使那个冬天异常寒冷。

其实今年天气之所以会炎热,不光是拉尼娜现象造成的。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为了经济效益,人类长期的焚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再加上砍伐焚烧森林等种种行为,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最终导致了温室效应的产生,致使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年的平均温度比工业革命前要高1.1℃左右。有“地球之肺”之称的雨林,近些年来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尤其是最著名的巴西雨林和刚果雨林。出于人口增强所带来的向雨林借地不还以及扩大耕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火灾的多发,致使巴西和刚果雨林得到大规模的破坏,每6秒钟就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雨林遭到砍伐和破坏。而雨林的迅速消息,无疑更会加剧恶劣天气的产生。

据科学家们推测,今年有80%左右的概率会出现双拉尼娜现象,成为有史以来第四个连续出现拉尼娜现象的事件,前三次分别是至年、年至年、年至年,这无疑会造成人类生存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要知正常来说,拉尼娜现象一般四年才出现一次。

今年若当真再次出现拉尼娜现象的话,今年这个冬天无疑会是个严冬。近些年来,人类越来越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更重注重清洁可持续能源的研发利用以替代原本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的环境污染问题。今年限电的不只是中国,欧美等各大国都不同程度地开始限电。造成这种原因的现象,除了注重环境保护外,更重要的是全球的化石能源已经在枯竭边缘,就比如西欧的北海油田,经过近五十年的开采,将在不久的将来退出历史舞台。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能建设使用核能源以及化石燃料日渐减少的德国,才会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坚决要将“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建设完成。“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最终于今年9月10日全段铺设完成,且就在不久前的10月4日,俄罗斯正式向“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注入天然气,以为即将开始的技术测试作准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6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