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盐连淮为龙头城市,成为江苏未来新增长

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dgoran.org/fengshang/chaoliu/1294.html

高站位建设江苏境内淮河生态经济带,为江苏打造未来新的增长极的建议

唐伯平等6人

调研情况:

淮河生态经济带是国家战略,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经济发展总体相对滞后,是我国中东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涵盖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扬州市、泰州市;山东省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菏泽市;安徽省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河南省信阳市、驻马店市、周口市、漯河市、商丘市、平顶山市和南阳市桐柏县,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广水市和孝感市大悟县,规划面积24.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亿。

淮河流域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贯通黄淮平原、连接中东部,通江达海,与长江经济带地域相连、水系相通,京沪、京九、京广、陇海等国家骨干铁路和长深、沈海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淮河水系通航里程约公里。

问题分析:

经过我们对规划中涉及到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湖北5个省的25个地级市和4个县(市)的生产质量、和生态质量生活质量的调研和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下列结论:

1.淮河生态经济带以淮河干流、一级支流以及下游沂沭泗水系流经的地区为规划范围,规划总面积24.3万平方公里。其中江苏省地级市有淮安、盐城、宿迁、徐州、连云港、扬州、泰州等7市,是整个规划流域中5个省份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2.从综合发展指数来看,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地域分异格局。

3.从生产、生态和生活三个分指数来看,总体表现出“生产质量指数>生活质量指数>生态质量指数”的特征。这表明生态环境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换言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面临的重点挑战之一。

4.从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性来看,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系统表现为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和初级协调三种类型,且总体呈现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优于北部淮海经济区,北部淮海经济区优于中西部内陆崛起区的空间分异格局。

5.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征,表明经济发展是提升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促进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也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关键环节。

6.淮河生态经济带目前缺少明确的可以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城市或区域,同时“龙身”也不够强劲,所以目前整个区域的发展相对滞后。

具体建议:

一、明确“龙头”,为国家战略的发展肩负起江苏应有的责任担当。根据地域优势和现有体量及发展潜力,可确立盐城、连云港和淮安为江苏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龙头”城市,整体7市为“龙头”城市群。并开展龙头城市,特别是入海口城市盐城的港口、港城的全方位建设,让淮河重新走向海洋,最终带动淮河经济带腾飞,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江苏未来新的增长极。

二、做强“龙身”,协同发展。打通淮河出海通道,推进淮河出海二级航道、滨海港直连工程、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开展滨海港区30万吨级深水码头建设研究。加快淮河航道整治与疏浚工程建设,推进航道船闸升级扩容,提升航道等级。加快淮河干支线、京杭运河航道航运开发,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提升内河主要港口枢纽作用,形成通江达海、干支相联、铁水联运、港航配套的现代航运体系。将入海水道建成二级航道,实现淮河入海水道与沿海港口特别是滨海港直接连通,实现万吨级海河联运,发挥二期工程的最大效益。加强对接、统一推进,同步实施。

三、强化污染防治,绿色发展。我省淮河流域地处下游,饮用水源地以河流型为主,易受上游污染,抗风险能力薄弱,受泄洪排涝、城乡面源污染影响,水质保障压力较大。淮河经济带的生态保护应以流域水质改善为重点,建设沿淮生态走廊。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和污染处理协调机制,推动建立淮河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考核标准和跨省生态补偿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过境客水污染问题。加大对苏北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扶持力度,在财政政策上支持苏北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提高管网覆盖率和村镇污水处理率。通盘考虑淮安、盐城等地城市尾水出路,适时调整入海水道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以千里淮堤为主线,形成一个千里河川式水库,建设生态观光黄金线路。利用各地土地资源和水面,发展蔬菜瓜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业,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

四、实施生态清淤工程,扩大洪泽湖库容能力。洪泽湖是淮河河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部分的过水通道和调蓄湖泊,具有泄洪蓄洪、航运、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由于泥沙长期淤积,湖底不断抬高,成为悬湖,不仅降低了防洪、灌溉、航运、供水等功能,制约着水资源综合利用,还威胁里下河地区人民生命生产安全。对洪泽湖实施生态清淤工程,提高湖水平均水深,净库容由30亿立方米增加到90-亿立方米,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蓄洪泄洪减灾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挖掘洪泽湖水力资源的总体效能,整合水利、生态、交通、养殖业等各类资源,努力建设洪泽湖生态经济区。

五、形成区域均衡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全域范围内生态保护与开发工程,建设优美生态空间。一是以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导向,以湿地、林地和自然保护区为主体,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持续利用,持续改善自然生态功能;二是将生态环境嫁接于相关生态产业,推进生态农业、健康产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开发项目,形成绿色生态品牌;三是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力度,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强化生产、生活污染治理,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容量,获取生态建设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