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老盐城的传统习俗中国江苏网
5月5日,立夏。市区工农路一家卖“黄烧饼”的早餐店门前,排满了买烧饼的人们。“吃了黄烧饼,不得热黄病。”一位排队买饼的老奶奶说。对此现象,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登佐表示,这是盐城人的立夏习俗之一,体现了老盐城人的智慧。
疰夏,是中医特有的病名,又被叫作苦夏,是炎热夏季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小孩,6个月至3岁的婴儿最容易发生疰夏,因为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及汗液排泄功能远不如成人,所以要特别当心。
中医认为,疰夏是因为长期体虚者感受暑热之气所致。夏季,外界气候多湿热,易引起体内湿热过重,植物神经紊乱引起脾胃、心肺一时不适。夏季人们大量出汗,汗液带走了很多水及盐分,使身体的电解质失去平衡,所以就出现了浑身酸懒无力等症状。
为了防止身体不适,智慧的盐城人旧时通过调整饮食来提升机体免疫力。王登佐说,盐城旧俗忌此日无雨,谓之“立夏不下,高田不耙”,“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立夏落雨,谷米如雨”。旧时盐城,有煮蛋(鸡、鸭、鹅蛋等)、做烧饼、吃甜菜等习俗,少数地方还流行裹粽子和煮藕的习俗。
立夏这天,小孩一早起床,趁天未亮时坐在榔头上吃蛋,吃不完的蛋则用红绿线丝结成的蛋网挂在颈项上,让小孩子比蛋、斗蛋,吃蛋。穿美观大方的老虎鞋,传说不出太阳吃蛋,人就不会“疰夏”(夏天不生病),即民俗中说的:“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而“吃了黄烧饼,不得热黄病”也是同理。
其实,在盐城防“疰夏”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小孩吃藕,寓意着会长成“藕节节”一样的壮实。持秤置筐称体重的习俗,老盐城人认为称了体重并记载下来,可以不“疰夏”。试穿葛衣、搭凉棚、挂珠帘,准备夏令用品。儿童到郊外,搭建野灶,用蚕豆、笋和米做饭。采夏枯草,煎汁熬成膏药,治疗多年损伤。此日前后一个月,养蚕人家关门闭户,亲友睦邻及闲杂生人不得随意进入,乡里之间的往来,包括庆祝、凭吊等都要暂停。
“现时,盐城民间吃蛋、挂蛋网的习俗仍然普遍存在,探究立夏吃蛋的象征意蕴,其中还寄寓着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王登佐表示,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民间习俗,妇女生孩子后,给四邻八舍报喜讯,送的也是鸡蛋。盐城民间有种说法,小孩立夏吃蛋,象征“脱壳”,预示生命更新,鲤鱼跃龙门,希望儿女成龙成凤。
记者赵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