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中国连盐都造不了民国化工实业家范
可以没有油,但做饭不能没有盐。没有油顶多是吃的不香,没有盐的饭菜绝对是难以下咽。
盐与茶铁是封建社会仅有的几项大宗交易商品,历朝历代为了防止价格紊乱殃及人民基本生活动荡时局,几经政府专营。
古盐道
就是这样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盐。在晚清民国时期面对世界的巨变,国家积贫积弱,化学制精盐这项既不难成本也不大的产业,如此重要的战略生活资源,竟全部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
《两淮盐法图》
年冬天,31岁的青年人范旭东独自一人到了天津塘沽。这是庚子国变时八国联军当年登陆的地方,这里的海滩边盐坨遍地,白如冰雪,盐海相接直到天际。日后他回忆那时的思绪道:“一个化学家,看到这样丰富的资源,如果还没有雄心,未免太没有志气了。”
范旭东
他的哥哥范源廉时任袁世凯政府的教育总长,如若避萌家族大树,范旭东完全可以走上平步青云的仕途或成为一个轻松赚钱的官商。但这个毛泽东的湖南同乡倔强的很,想起早年留日时一日本校长的话:“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范旭东毅然将自己的一生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投身于艰辛的民族工业之中。
从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毕业后,他随即回国,立志于复兴中国的盐业。
天津塘沽盐场
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已明确规定,氯化钠含量不足85%的盐不许用来做饲料;而在中国许多地方仍用氯化钠含量不足50%的盐供人食用。因此,有西方人讥笑中国是“食土民族”。实际上,制作精盐并不难,成本也不高,只是中国当时缺少化工人才,无人涉足该领域。精盐市场,长期被英商和日商垄断。
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他在塘沽的渔村开始研制精盐,很快令纯度达到90%以上,品质达标。
久大精盐厂
久大精盐很快遭到国内外盐商的围剿,日商在报纸上散布“海王星”有毒的谣言,英国驻华公使甚至企图用军舰封锁天津港,阻止运盐船出港。国内的盐商更是群起攻伐。
数百年间,全国的食盐产销历来由官商合伙垄断,江淮大盐商们左右着盐的价格,他们形成了一个庞大而错综的利益集团,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政府都不敢轻言改革。范旭东一出,显然将改变现状。久大精盐在很长时间内无法销到长江以南,范旭东甚至还被军阀绑架,靠他的总长哥哥四处斡旋才被放了回来。年,久大精盐销出1万担,年增加到4万多担,年达到顶峰,约50万担。
制盐成功后,范旭东又把实业救国的雄心放到了工业制碱上。
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
当时国人最常见的装束是粗布长袍,色彩单调,并且不耐磨。印染的布料是一种奢侈品,因为印染需要用碱,而碱十分昂贵。在制碱业,以氯化钠与石灰石为原料的“苏尔维法”是最先进的技术,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专利垄断,对外绝不公开。当时在中国垄断纯碱市场的是英国卜内门公司(BrunnerMon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洋运输困难。英商乘机将纯碱价钱抬高七八倍,甚至捂住不卖,使许多民族布业工厂陷于停顿。范旭东曾到卜内门的英国本部参观,英国人嘲弄地说,你们看不懂制碱工艺,还是看看锅炉房吧。
范旭东与侯德榜
范旭东决意雪耻制碱,他请来了日后以“侯氏制碱法”而闻名世界的侯德榜,作为永利碱厂的技术总师。和创办久大盐场一样,过程中被外国垄断势力层层阻挠。从年建厂,前后竟然经历了八年的时间,才终于在年6月29号生产出合格的纯碱。
范旭东侯德榜等人在永利碱厂厂区合影
8月,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永利纯碱荣膺大会金质奖章,专家的评语是:“这是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范旭东的坚持,可谓壮烈。
“永久黄”集团职员合影
民国十一年()8月黄海化学工业研究所正式成立。
范旭东聘请孙学悟博士为社长,并将自己的久大创办人酬劳金全部先出作为黄海社的研究经费。
全面抗战开始后,范旭东便随厂迁往内陆腹地继续实业报国。
后方建厂时的范旭东
民国三十四年()被蒋邀至重庆和谈的毛泽东接见了范旭东
十月四日范旭东因操劳过度,突患恶疾在四川逝世。
百年之后在范旭东大女儿范果恒的谈话中她这样说道:
”即使在父亲生意顺利的天津时期,家里的生活也还是比较拘谨的。那时候家里日常食用的大米都是从父亲的老家湖南乡下运来,因为这样比在北京、天津购粮要便宜多了。两个女儿出生以后,父亲的收入经常不够养家,就靠母亲的一些陪嫁首饰帮补家计。“
范旭东的外孙女而被记者约访的时候再三拒绝:
“我现在走到上海大街上,问我的同龄人,你们知道自己吃的盐是怎么来的吗?没人知道,没人知道范旭东是谁。”
“没人知道范旭东”,这话还有一个后文。她紧接着说:“但是人人都知道侯德榜。”这话没错,在侯宝林的相声里就提到过“他做的碱疙瘩好吃”。“外祖父去世以后,侯德榜没了可以商量出主意的人,”
侯德榜
以”侯氏制碱法“闻名世界的侯德榜是范旭东曾经最好的搭档。
文革时期侯德榜曾和组织提出不要工资义务搞科研,但被四人帮否决,不久便郁郁而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