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疾病的七种用药方法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当鱼类发病病害,对它们进行用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鱼类用药主要分为体外用药和体内用药两种,其中体外用药主要发挥局部作用的用药方法,体内用药除了驱除肠内病虫及治疗细菌性肠炎外,主要是发挥吸收作用的用药方法。鱼池施药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法,鱼类疾病主要有以下这七种用药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挂袋、挂篓法。在投喂饵料前2~5米呈半圆形区域悬挂药袋5个左右,内装药量以一天内溶解、不影响鱼儿前来吃食为原则。可使用粗布制药袋或直接将药品的小塑料袋包装扎上小眼悬挂使用。这个方法的好处是用药量少,简单方便,适用于预防及早期治疗阶段;缺点是病原体不能彻底杀灭。
(2)全池泼洒法。全池泼洒是池塘防治鱼病最常使用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池水达到一定的浓度,杀灭鱼体体表和鳃上以及水体中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见效快且使用方便。该方法优点是能彻底杀灭病原体,缺点是用药量大。
(3)浸洗法。将鱼集中放在较小容器中,用较高浓度的药液进行一定时间的药浴,用以杀灭体外病原体。这个方法多在鱼种分池、转塘时使用。常用药物有食盐、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用药量较少,且用量精准;缺点是不能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
(4)涂抹法。在鱼体表面患病处涂抹较浓的药液,以杀灭病原体。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用药量少,安全且副作用少,适用于亲鱼以及个别外伤或局部炎症的治疗,缺点是费时、费力。
(5)浸沤法。这个方法只适用于中草药预防鱼病,将中草药捆称小束,放在池塘上风口或池塘进水处浸泡,利用浸泡出的药液扩散到全池,起到杀灭病原体的作用。
(6)投喂法。将药物按照饲料的一定比例加入粉料中混合,并拌一些黏合剂制成颗粒药饵投喂,用于治疗鱼类的内脏病、出血病等。经常会用到的药物有抗生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等。药量根据鱼的体重来计算,以3~6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这个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将鱼儿捞起来就能用药,适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点是对食欲不振的患病鱼类无效。
(7)注射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亲鱼或珍惜名贵鱼类,比如观赏鱼。常用方法有肌肉注射与腹腔注射。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用药量精准,而且吸收快、完全,疗效显著;缺点是费时、费力、费工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