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非遗丨遇见盐亭遨游历史的长河
盐亭古为西陵国,是嫘祖诞生的地方,历经千年,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原生状态、延续着民族的生命记忆、蕴藏着民族文化根源。
历史长河悠悠转,传承非遗在当下。
“寻找最美非遗”大型文旅推广活动再度起航,这一站,在历史的长河与盐亭相遇。
古乐起蚕龙舞文化在发扬
在盐亭嫘祖圣境,古曲悠扬,舞龙一字长蛇阵排开,伴随着威风锣鼓,踏着节奏,时而跳跃腾挪,时而此起彼伏,时而盘旋缠绕,时而狂奔如脱兔,时而静立如处子……
“耍蚕龙”是远古时期产生并流传于盐亭的一种独特的龙舞形式。在长期的种桑、养蚕、抽丝、编绢、制衣的劳动中,逐渐演变成“舞蚕龙”民俗活动。
“舞蚕龙”的表演主题源于蚕浮蚁、退纱、起蚕、采桑、翻簸、捡老蚕、蚕做茧,摘茧、卖茧,拜蚕神、谢天恩等生活,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蚕桑生产中独特的标志性文化产物。
从“蚕丝祖神传说”“蚕姑庙会”再到“舞蚕龙”传说,岁月的长河镌刻着人类由树叶、兽皮进化到衣着文明的历史文化传承。
年7月,“舞蚕龙”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82岁的刘仕龙,作为“舞蚕龙”第三代省级非遗传承人,多年来从事“舞蚕龙”的教学和推广工作。
“作为省级非遗,这不仅是嫘祖文化的根还是嫘祖文化的魂。我们要多展演,让这种文化走向社区、走向校园和全社会,打破老观念,培养一大批新时代传承人。”刘仕龙说。
民族融合文化碰撞传承“无边界”
位于盐亭境内的大兴回族村,是绵阳市回族聚居唯一的村。
少数民族地区,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盐亭之行,在大兴回族村,回族的师傅正带着小朋友加工制作火烧馍。
火烧馍的制作流程是,首先用上等小麦面粉和发酵面,用水和匀,软硬适中后进行发酵。
再用碱调剂其酸味,达到色味俱佳方能拌上花椒面,适量精盐,进行搓揉成条形。
条形面盘成螺旋结,擀成饼状,放上少量芝麻,上锅烘炕。
烘炕温度适度,两面炕到七八分熟时起锅。
放入灶膛内,进行烧烤,待表层呈黄时即熟。
浓香扑鼻,松酥香脆,回味无穷的火烧馍就做成了。
保质期夏季两三周,冬季四五周。
如今,各种仿制的烧馍逐渐兴起,大多是自发粉压模成型后放入烤箱内烤制而成,没有经过规定的工序火烧,虽形似而味变。
盐亭的火烧馍,在淡淡草木灰的清香中,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儿时的记忆,寄托着在外游子的乡思乡愁。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朱博文宋汪洋
责编:王跃璇
0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