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是天下的盐

即便是生活在提倡轻油薄盐的粤菜大本营的广州,我们的味觉依然能感受到川菜的召唤。

即便是在生活和工作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的国内,只要来一趟成都,我们依然会觉得不要去赶路,要感受路,慢下来的生活,才是一种享受,但这并不是四川的全部。

川菜

“少不入川,老不出川”,“出川一条龙,在川一条虫”。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两句民间俗话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咒语,促使人们不断寻找四川人的真相。   

食盐者,不食言

盐,是四川人的命,巴蜀祖先最初的武斗就是为盐而战。谁有能力领导他们夺得盐,谁就是他们的首领。

为盐而战

盐,是生活的沉淀物。在成都,哪怕是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茶馆里,一个普通老者都可以和你龙门阵半天,言语中无不闪烁着如盐般晶莹透亮的朴素哲理。

  无盐则无味,一咸抵三鲜。因为有盐,所以川菜有名;因为有盐,所以川人有味。盐,需要你去慢慢地品味,当你品出其中的“咸”来,你便懂得了四川人。

四川境内出土的三星堆文化

  盐者,言也;盐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和担当。是巴蔓子割头不割城的英勇大义。食盐者不食言。 

盐之味,人间味

四川人好吃嘴。麻辣二字地球人都知道。但麻辣只是表面口味,川菜真正的起点在盐味。四川人是天下盐味最重的人,他们喜欢用嘴巴去衡量人的生命价值。若是自由、豪爽,浑身通泰、不拘一格的,他们不说有情有义,只说“有盐有味”。

成都美食

于是吃,就有了献祭的意思。韩国电视剧《大长今》里面说,做饮食的人,“要想着吃的人脸上的微笑”。其实四川人比长今更懂这个道理。

千百年来,四川人凭着自己的盐和自己的嘴,硬是把这块盆地变成了中国的泡菜坛子,和中国人的味噌。

川剧变脸

四川人体格也像盐一样精干。如《马太福音》中基督曾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在中国的人群中,盐,恐怕是能为好吃的四川人找到的一个最好譬喻。

千百年的“盐”基因铸就川人的性格四川是中国儒家文化中唯一一块深凹下去、与远古海洋气息相接的大盆地。川西有号称千年盐都的自贡,川东有号称中国死海的大英县盐湖。川北还有诞生了始祖盘古和嫘祖的盐亭县。

富庶的成都平原

二是就算身在内陆,我们的生命也是从海洋中来,从盐中而来的。地下有盐的地方,就有海洋文化的源头。这也应了圣经中的另一句话,人是“与神立约的盐”。所以“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而献”。

自贡盐业博物馆

上天造四川这块盆地,好像就是为中国人造胃。好有一比,人民若是君王,四川人就是中国的“大长今”。但四川人瞧不起满汉全席,他们愿意给天下人做盐,但他们生性自由,喜欢在街沿边边摆摊摊,不喜欢给他人做厨子。

四川阆中古城

因为盐正是自由和独立的象征。活得有盐有味,活得自由自在。这就是四川人的理想。

逍遥自在是四川人的生活追求

自古以来,礼教的约束在这里就是最弱的。逍遥的理想从胃口一直延伸到了头脑。立功、立言、立德,不如一盘东坡肘子划算。你看苏东坡这大胖子留下的几道菜肴,尽是大肉。就知道四川从文化人到挑夫走卒,从古到今一个共同的性情,是只要活得自在,不怕吃得饿怂。

成都随处可见的摆龙门

青城山是四川境内著名的道教胜地,自张天师创教以来已有近年左右的悠久历史,有着浓厚的道教文化底蕴。而被这浓厚的道教文化气息养育着的成都人,一直以来给世人的印象是闲适、缓慢、安逸和享受,与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加大的现象形成反差。

道教圣地青城山

四川人有着自在和逍遥的人生理想,在成都、绵阳、德阳的每一个三轮车夫脸上都一览无遗。

在成都,私家车保有量位常年稳居全国第二,成都老百姓不讲究车的档次和级别,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在一个崇尚功利和繁荣的时代,人们说四川人好休闲,在所有省份里,四川人也许是最平安喜乐的一个人群。

坐落在成都闹市区的青羊宫(道教名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揭晓,成都再获第一,实现12连冠!外省人对四川茶馆里能坐满各路茶客,也感到不可思议。为他们慵懒的步伐,全世界城市平均最晚的起床时间(爱斯基摩人除外)而摇头。所以才有“少不入川、老不出关”的俗语。

成都市

四川的广博、优美、美味和休闲,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丰富的四川。然而就像一座对现代化充满欲望的城市,越来越难以容下一段寻常巷陌的悠然自得。四川人的逍遥与自在,是否也将被更急迫的旋律影响过?成为盆地里的一段往事。“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这个问题时代提给四川人,四川人也提给这个时代。

四川人给你的印象有哪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2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