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最佳饮食养生法

小暑六月节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已到,温风渐起,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红花绿树尽情灿烂,瓜果蔬菜满地飘香。

从此,盛夏全面拉开了序幕,但因为是“小暑”,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小暑”时节中如何正确地养生,已经为大家整理好啦,一起行动吧!

一、口识养生1、小暑宜食

人们出汗后容易丢失津液,此时应多食酸味水果,如西红柿、柠檬、乌梅、葡萄等,可敛汗止泻祛湿,且能健胃消食、促进食欲。

对于喜食生冷的人来讲,若在菜肴中加些醋,可有效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

小暑时节宜食苦味,含有苦味的食物多以蔬菜和野菜为首,如生菜、芹菜、茴香、苦瓜等。

而在干鲜果中,有杏仁、桃仁、茶叶、薄荷叶等。

此时节多食苦味的饮食,不但能消除人内心的烦躁、清醒头脑,还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但也应控制食量,不可食用过多。

小暑时节民间有吃藕的习惯,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及淀粉含量也非常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适合夏季食用。

粉蒸莲藕不但口感较好,而且蒸法有助于更多地保留藕的营养物质,有安神助眠之功效。

此时节还应当及时补充维生素B1、B2及维生素C。

2.养生粥品

小米枣仁粥:

原料:小米克,酸枣仁面儿15克,蜂蜜30克。

做法:小米煮粥候熟,入酸枣仁面儿,搅匀,食时加蜂蜜,日服2次。

功效:主治失眠。

3.养生饮品

萝卜葱白汁:

原料:白萝卜、葱白等适量。

做法:共打汁,多量饮服。

功效:主治小儿食物积滞。

西瓜西红柿汁:

原料:西瓜半个,西红柿3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西红柿沸水冲烫,剥皮去籽。

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4.养生菜品

萝卜炒豆腐皮:

原料:豆腐皮1张,白萝卜80克,素油、盐适量。

做法:清水泡发豆腐皮后切成细丝,白萝卜洗净切丝,共享素油煸炒后加盐等调味品佐餐,每日1剂。

功效:主治小儿乳食积滞,消化不良。

炒绿豆芽:

原料:新鲜绿豆芽克左右,花椒少许,植物油、白醋、食盐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疗疮疡。

盐萝卜汤:

原料:胡萝卜克,盐适量。

做法:在胡萝卜中加盐,煮烂、去渣取汁,一天分3次服完,连服两天。一方单用胡萝卜加水煎汤也可。

功效:主治小儿消化不良,疳积。

5.养生糊

粟米山药糊:

原料:粟米35克,山药2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细末,加水煮成糊,白糖适量调味服食。

功效: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栗子糊:

原料:栗子7~10枚。

做法:将栗子去壳捣烂,加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调味服食。

功效: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6.小暑养生特色食品

大枣高粱粉:

原料:红高粱45克,大枣9枚。

做法:将大枣去核炒焦,红高粱炒黄,共研细末,2岁小孩每次服10克,3~5岁小孩每次服15克,每天服2次。

功效: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龙眼橘饼糖:

原料:龙眼肉90克,橘饼90克,白糖克。

做法:将白糖入锅,加适量水,用小火熬稠,加入龙眼肉、橘饼,搅匀,再熬至锅铲挑起成丝状时停火,倒入涂有熟菜油的盘内,推平,稍冷,用刀切成小块食用,每日30~90克,常食。

功效:主治不寐,健忘。

二、小暑修身顺四时

能量卦象对应:姤卦完全形成期

天时能量对应:五月下旬进入六月上旬

地支时能量对应:午时[11~13时]

月度周期律对应:初九日

臟腑能量对应:心臟

经络能量循环对应:心经(会跨到小肠经和脾经里面来)

天地能量主运:土炁信德能量输布期

六气能量主气对应:少阳相火

八风能量对应:景风

四季五行对应:五行阴阳属性是阳火转阴土

五音能量对应:宫音波

人体脊椎对应:第4胸椎(T4)

小暑节气,姤卦完全形成。

姤卦从夏至开始生成到小暑完全形成,表述着天与地之间能量的阴阳交换全面拉开了翻转的形势。

上半年冬至开始的阳进阴退,在夏至时划上了句号,翻卦象成为阴进阳退,六个月的天德能量输布的息态中止,而六个月天德能量输布的消态开始。

对于在人体内进行法地、法天实践的修身者而言,如果处于天人合一状态中,此时也就是从进阳火为主导的修证,开始转向以退阴符为重点的修证。

进阳火与退阴符时,内天地心区与阴蹻之间能量的升降,卦炁能量的变化也就相应地会产生变化。而且在日度周期律中同样也要注意侧重点的不同。

以上内容节选自熊春锦先生著《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略有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9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