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代育种人48年26个优秀品种盐都这

北京雀斑医院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211210/10057623.html
                            

二十世纪末,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给基层农科所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县级农科所因“上无政策、下无资源”日渐凋零。

在众多兄弟单位纷纷放弃农业科研的大环境下,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四代育种人深耕稻麦品种选育48年,秉持“中国粮要用中国种”信念,在海南、云南建起两个南繁基地,研发出“盐粳”“盐麦”“盐糯”系列优秀品种资源26项,为大国粮仓的稳固贡献出盐都力量。

如今,以“盐粳15号”“盐麦1号”为代表的16个品种已分别许可转让给多家省内知名种业企业,全系产品累计推广面积超亿亩,不仅丰富了国产稻麦品种,也为社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育种

首个“盐”字号品种资源诞生

大寒时节,万物封藏。在盐城农村,农民们早已忙着筹备过年,而在千里之外的海南三亚,此时正是新一季水稻播种最忙碌的时候。

1月21日,区农科所水稻室副主任马骏和两名同事,结束了15.5亩水稻加代繁殖材料的播种工作,匆匆从三亚赶回盐城过年。正月初八,他们又返回南繁基地,直至4月中旬水稻选育结束,将新一代水稻种资源带回盐城,接茬进行下一轮播种选育工作。

“从杂交开始,一个品种资源必须经过7至8次种植选育,稳定成型后,才能确定品性是否优良。”农科所党支部副书记陈元洲是水稻课题组负责人,1月上旬刚从三亚回盐城。“每培育一代种子就需要一个生长季,我们里下河地区稻麦都是一年一熟,如果只在本地做种植选育,培育一个品种至少需要8年。即使在南繁基地多了一季加代种植选育,一个品种进入成熟稳定期起码也要4年。”

▲稻麦育种资源

盐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南北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差异明显,给小麦品种选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技术困难。“干我们这行的,急不得、快不来,从入行第一天起,就要有耐心坐‘冷板凳’的准备。”从事小麦品种选育17年,农科所副所长李进永对“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体会更深。

年,农科所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租种10亩试验田,建起小麦夏繁基地,但育种工作迟迟没有突破。年,李进永主持小麦课题组工作,决定调整选种方向,引进更广泛的小麦种质资源,丰富遗传基因。“等了十年,我们终于成功培育出优秀小麦品种‘盐麦1号’”。年试验初见成效,这个品种既有淮南品种的长相优势,又具备淮北品种的抗寒性、丰产性。

“冷板凳”一朝焐热,很快迎来接连丰收期。年,农科所小麦新品系“盐麦”通过江苏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定名“盐麦1号”,并同时通过国家审定,国产小麦品种从此有了盐都产品。年,“盐麦2号”“盐麦3号”“盐麦5号”等系列优秀品种,先后通过生产试验,进入报审程序,即将通过国家级、省级审定。更多新品系也分别进入不同组别的区域试验第二年。

▲盐麦1号

科研

48年接力坚守万分之一成功率

“这些新品系在不同世代的表现都很不错,今年是第6世代,夏季再去云南加代繁殖就进入成熟稳定期了。”1月24日上午,李进永和往常一样,来到农科所育种试验基地,仔细查看不同小麦材料的长势。

一年中,水稻、小麦研究课题组的每个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田里,一半时间在盐城,一半时间在南繁基地。

“基层农科所科研经费少、外部资源少,我们两个南繁基地的条件都比较艰苦,同事们在那边的生活很简陋。云南、海南的光照又强烈,每一季南繁结束后,课题组同事的脸上手上都晒得脱皮发黑。”农科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郭红说。

马骏是扬州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年毕业后来盐都区农科所工作,成了所里的第四代水稻育种人。“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位于中国的最南端,冬季只有那里的温度最适合水稻生长,全国各地很多农科院所都在吉阳设有试验基地,大家可以说都是竞争对手。”刚回到盐城的马骏,脸上皮肤明显比其他同事深了两个“色号”,但在他看来,晒黑不算什么,防鸟、驱鼠、抢工人是在海南南繁基地种水稻最需要操心的大问题。

每年十一月下旬是海南种芒果的季节,当地用工十分紧缺,从平整土地到播种再到收割,绝大多数工作马骏和同事们都是自己来。“海南的生态环境与盐城差异较大,稻田里的鸟和鼠都比较多,每一颗稻种都很珍贵,所以防护工作必须做到位。”

基层农科所科研力量有限,对于人力、财力都紧缺的他们来说,稻麦育种犹如一次次“大浪淘沙”,品种杂交失败是家常便饭,培育出一个优良品种只有万分之一成功率。

“这一季我们带了多份水稻材料去海南培育,从初代到第六代的种子都有,每一个生长季我们都需要在这些海量材料中,观察记录每一个植株的品性,寻找出稳定成熟的优秀品种。”种子培育工作单调又枯燥,但陈元洲说,从农科所成立之初,老一辈育种人就立下坚定而明确的目标,要培育出优质种子,让“盐”字号优质高产稻麦品种走向全国。

从48年前的6名科研人员,到现在的15名科研人员,四代育种人接力坚守,通过多年品种选育,盐都区农科所现自主育成“盐粳”“盐麦”“盐糯”系列稻麦新品种26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5个,已基本构建了众多有利基因、生态适应性广泛和优质高产基因高度融合的集团群体,为选育更多、更优的优良品种(组合)打下坚实基础。

▲年开始承担实施江苏(盐都)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项目

推广

让更多人吃上盐城产“超级稻”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种源自主可控的重要环节。

“一粒好种子,不光要长在试验田里,更要走向田间地头,装在老百姓的饭碗里。”区农科所培育的稻麦资源品性优秀,对此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魏海燕给予充分肯定。她认为,正是不断培育出的优良品种,让盐都区农科所具备了同样优秀的成果转化能力。

“盐”字号稻麦新品种甫一上市,就吸引了众多农业公司的目光,省内外企业纷纷前来与农科所合作,区农科所稻麦品种的产权炙手可热。

“盐粳15号”是农科所稻种“王牌产品”之一,在试验阶段就表现优秀。“‘盐粳15号’还没有报省级审定时,我们就已经和盐都区农科所接触,准备买断稻种产权。”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正平说,当时看好“盐粳15号”发展潜力的公司很多,稻种一经省级认定后,瑞华公司就抢先签订协议买断产权。

▲盐粳15号被评为超级稻

“年开始,我们就广泛布点示范,年推广销售量超过百万斤,6年来推广面积已达到万亩左右。”张正平欣喜地介绍,经两年百亩示范方测产验收,年“盐粳15号”被国家认定为“超级稻”品种,更是给瑞华公司带来意外之喜,目前“盐粳15号”已经是瑞华公司重点推广销售的头号水稻品种。

和瑞华公司一样,扬州裕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在看中盐都区农科所种子资源后,早早就签下了合作协议。“年,‘盐麦1号’还在研发阶段,我们就和盐都区农科所开始合作,年通过省级认定后,双方正式签订品种独占许可协议,我很看好‘盐麦1号’具备潜力成为市场上的大品种。”提起“盐麦1号”,裕丰公司董事长黄玉峰对它的品性赞不绝口,“这个品种产量高、穗层齐、穗型大、熟相好,抗寒性、抗倒性、抗病性等都很不错,示范推广以后,市场反响非常好。”

“盐都区农科所虽是一家基层县级农科所,但多年来一直是省内重要的种业创新骨干力量,研发的很多稻麦品种在全国都有名气。”省种子管理站站长何金龙认为,盐都区农科所48年来在“一粒种子”上下苦功夫、做大文章,为端稳中国饭碗作出了贡献。

▲区农科所与种子企业合作

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从事稻麦新品种选育和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广,目前自主育成“盐粳系列”水稻新品种23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2项,“盐麦系列”小麦新品种-年进入江苏省区域生产试验1个,联合体生产试验1个。农科所先后完成省、市级研究和推广课题50多项,通过省技术成果鉴定4项,通过省技术成果鉴定4项,获市级以上科技奖项10项。农科所技术力量较强,现有职工28名,其中推广研究员2名、高级农艺师5名、农艺师7名,研究生学历5人。

原标题:《4代育种人、48年、26个优秀品种……盐都这个研究所扎根大地、“播种”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