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尘淡墨调烟雨唐青花始现
青花瓷是明清瓷器的主要品种,无论官用还是民用,青花瓷都是最常见的。二十世纪后期,元代青花瓷器在国内偶有发现,数量不多,国内学者把青花瓷的兴起聚焦在元末。自从中国学者在土耳其托普步比博物馆发现大量中国烧制的精美元代青花瓷器以后,国内兴起了对元青花及青花瓷起源研究的热潮。
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定义青花瓷器有两个必要条件:釉下彩工艺和使用钴料进行彩绘的工艺。南北朝时期是釉下彩绘的萌芽期,唐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已经相当成熟,而钴料的使用,最早出现在唐三彩的彩釉中。
年,江苏扬州一处唐城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一块青花瓷片,长约8.5厘米,宽约7.6厘米,厚0.6厘米,胎色灰白,青花纹饰为点状叶纹和菱形纹,出土地层为晚唐。这块小小的瓷片在陶瓷学界引起了轰动,因为它把青花的起源一下子拉到了唐代。年,在杨州几处唐代城址中又陆续发现二十多块白釉蓝彩瓷片。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陶瓷研究会上,唐青花的发现成了会议热门话题,并被学术界誉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事业的十项重大成就之一。
唐·青花残片唐代青花概念的确定,让香港大学艺术博物馆年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三足炉脱颖而出。这件被收藏了几十年的瓷器一直不被认右,年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到香港亲自查看了这件器物,确认是一件唐代瓷器。这件三足炉,成为当时所知的第一件唐青花实物。年,印尼海域唐代沉船“黑石号”出水了三件完整的青花瓷盘。这批有纪年参照物的青花瓷器再一次印证了唐代已经开始烧制青花瓷器。
年10月,在郑州上街区基建考古发掘的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两件完整的青花塔式罐,这一重大发现于年11月在昆明召开的中国古陶瓷学术年会上披露,同样震惊了陶瓷学界,这是国内首次在唐墓中发现完整的青花瓷器,而且器型硕大,通高44厘米,由盖、罐身、台座、圈足四部分组成,盖呈塔刹状,器身装饰釉下青花卷草,花卉、万字符等纹饰,其中一件腹部还有简笔“人物曲棍球”图。这两件青花塔式罐四部分为分别制作,然后粘合成一体,釉色洁白,青花淡蓝,是目前国内外所见工艺最复杂、最精致、最大的完整唐代青花瓷器。
唐青花塔式罐唐青花又可称釉下蓝彩瓷器,使用钴料作为着色剂。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杨州唐代文化地层出土的唐青花样品分析,瓷胎含低硅,高铝和高钛,釉为质钙釉,胎釉间施化妆土,钴料装饰在釉下。唐青花用的钴料不同于后世青花的钴料,是伴生有少量铁和铜的硫钴矿,其来源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商人从中亚或甘肃等地获得硫钴矿,经丝绸之路到达唐青花产地;另一种是在河北某地的钴硫化物矿与黄铜伴生矿区,在采集铜矿石作陶瓷色料的过程中偶然获得的硫钴矿来装饰白瓷。
随着考古资料的日益丰富,关于唐青花的起源成为专家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从考古材料及地层分析,学者普遍认为唐青花是唐代巩县窑生产的。河南巩县窑是隋代发展起来的窑场,唐代主要烧白瓷,三彩及黄、绿、蓝等单色釉瓷器。唐三采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其釉上彩绘中已经开始使用钴蓝,因此唐青花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经历了蓝彩釉、釉上蓝彩瓷器到釉下钴蓝青花瓷器的发展过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603.html